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结构论文--金属结构论文--组合结构论文

火灾高温及高温后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8页
1 绪论第8-14页
   ·概述第8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-12页
     ·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研究方法第8-9页
     ·常温下型钢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第9-11页
     ·高温下型钢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第11-12页
   ·高温下及高温后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研究的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3-14页
2 高温下的试验研究第14-34页
   ·试验方案第14-16页
     ·参数设计第14页
     ·高温下试件设计与制作第14-16页
   ·高温下的试验方法第16-18页
     ·试验装置第16-17页
     ·高温下加载方案及主要测试内容第17-18页
   ·高温下试验结果分析第18-32页
     ·试验过程分析第18-19页
     ·试验升温曲线第19-21页
     ·试验 P-S 曲线及其特征第21-25页
     ·试件破坏现象第25-28页
     ·对比试验的试验结果第28-3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2-34页
3 高温后的试验研究第34-51页
   ·试验方案第34-35页
     ·参数设计第34页
     ·高温后试件设计与制作第34-35页
   ·高温后的试验方法第35-36页
     ·试验装置第35-36页
     ·高温后加载方案及主要测试内容第36页
   ·高温后试验结果分析第36-49页
     ·试验过程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 ·试验升温曲线第37-39页
     ·试验 P-S 曲线及其特征第39-42页
     ·试件破坏现象第42-45页
     ·对比试验的试验结果第45-4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9-51页
4 高温下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研究第51-70页
   ·高温下Τ-S 本构模型第51-55页
     ·高温下实测τ-s 曲线第51-54页
     ·本构模型的描述第54-55页
   ·高温下的平均粘结强度第55-61页
     ·高温下平均极限粘结强度的影响因素第55-56页
     ·高温下平均极限粘结强度的计算公式第56-58页
     ·高温下平均残余粘结强度的影响因素第58-59页
     ·高温下平均残余粘结强度的计算公式第59-61页
   ·高温下的滑移特征值第61-68页
     ·高温下平均极限粘结强度对应的滑移特征值的影响因素第61-62页
     ·高温下平均极限粘结强度对应的滑移特征值的计算公式第62-64页
     ·高温下平均残余粘结强度对应的特征滑移值的影响因素第64-65页
     ·高温下平均残余粘结强度对应的特征滑移值的计算公式第65-68页
   ·高温下特征值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的对比第6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8-70页
5 高温后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研究第70-89页
   ·高温后Τ-S 本构模型第70-75页
     ·高温后实测τ-s 曲线第70-74页
     ·本构模型的描述第74-75页
   ·高温后的平均粘结强度第75-81页
     ·高温后平均极限粘结强度的影响因素第75-76页
     ·高温后平均极限粘结强度的计算公式第76-78页
     ·高温后平均残余粘结强度的影响因素第78-79页
     ·高温后平均残余粘结强度的计算公式第79-81页
   ·高温后的滑移特征值第81-87页
     ·高温后平均极限粘结强度对应的滑移特征值的影响因素第81-82页
     ·高温后平均极限粘结强度对应的滑移特征值的计算公式第82-84页
     ·高温后平均残余粘结强度对应的特征滑移值的影响因素第84-85页
     ·高温后平均残余粘结强度对应的特征滑移值的计算公式第85-87页
   ·高温后特征值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的对比第87-8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8-89页
6 结论与展望第89-90页
   ·本论文的主要成果与结论第89页
   ·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研究的展望第89-90页
参考文献第90-92页
在学研究成果第92-93页
致谢第93页

论文共9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陶粒混凝土T形柱抗震性能研究
下一篇:陶粒混凝土短肢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