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向叠合楼板拼缝处受力机理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
| 致谢 | 第1-10页 |
| 摘要 | 第10-12页 |
| ABSTRACT | 第12-14页 |
| 目录 | 第14-17页 |
| 插图清单 | 第17-21页 |
| 表格清单 | 第21-22页 |
| 1 绪论 | 第22-33页 |
| 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22-24页 |
| ·文献综述 | 第24-30页 |
| ·研究应用发展历程 | 第24-25页 |
| ·叠合面抗剪性能研究历程 | 第25-27页 |
| ·叠合楼板拼缝的研究 | 第27-28页 |
| ·叠合楼板弯曲刚度的研究 | 第28页 |
| ·叠合楼板有限元分析 | 第28-29页 |
| ·新型叠合楼板的研究 | 第29-30页 |
| ·本文研究内容 | 第30-33页 |
| 2 叠合面粘结性能试验统计研究 | 第33-44页 |
| ·叠合面抗剪概述 | 第33-34页 |
| ·叠合面抗剪强度 | 第34-40页 |
| ·叠合面抗拉强度 | 第40-4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2-44页 |
| 3 叠合楼板拼缝处受力状态研究 | 第44-53页 |
| ·概述 | 第44页 |
| ·拼缝处锚固受力状态 | 第44-48页 |
| ·拼缝处受弯状态 | 第48-5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| 4 叠合楼板刚度相关问题研究 | 第53-65页 |
| ·概述 | 第53页 |
| ·普通混凝土板的计算刚度 | 第53-58页 |
| ·换算惯性矩法 | 第54-56页 |
| ·刚度解析法 | 第56-58页 |
| ·格构钢筋的等效刚度 | 第58-60页 |
| ·格构钢筋的子结构分析 | 第59页 |
| ·等代刚度 | 第59-60页 |
| ·格构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刚度 | 第60-61页 |
| ·无支撑叠合梁板 | 第61页 |
| ·无支撑叠合梁板刚度计算比较 | 第61-6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3-65页 |
| 5 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曲线研究 | 第65-79页 |
| ·粘结滑移概述 | 第65-71页 |
| ·不同粘结滑移曲线的比较 | 第71-72页 |
| ·修正粘结-滑移模型 | 第72-73页 |
| ·修正粘结-滑移模型数值模拟验证 | 第73-7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8-79页 |
| 6 拼缝叠合楼板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| 第79-109页 |
| ·概述 | 第79页 |
| ·试件的设计与制作 | 第79-86页 |
| ·加载装置、加载方案 | 第86-88页 |
| ·材料强度 | 第88-89页 |
| ·钢筋强度 | 第88页 |
| ·混凝土材料 | 第88-89页 |
| ·试件破坏过程 | 第89-92页 |
| ·第一组试件破坏过程 | 第89-91页 |
| ·第二组试件破坏过程 | 第91页 |
| ·第三组试件破坏过程 | 第91-92页 |
| ·试验结果及分析 | 第92-108页 |
| ·荷载一位移曲线 | 第95-101页 |
| ·钢筋应变 | 第101-103页 |
| ·拼缝处附加钢筋与板底钢筋应变变化图 | 第103-10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08-109页 |
| 7 拼缝叠合楼板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| 第109-132页 |
| ·概述 | 第109页 |
| ·混凝土有限元分析中的裂缝模型 | 第109-115页 |
| ·弥散裂缝模型 | 第109-112页 |
| ·分离裂缝模型 | 第112-113页 |
| ·断裂力学模型 | 第113-115页 |
| ·叠合楼板有限元模型 | 第115-122页 |
| ·钢筋混凝土有限元模型的选取 | 第115-117页 |
| ·单元类型 | 第117-118页 |
| ·材料参数 | 第118-122页 |
| ·模型的建立 | 第122-124页 |
| ·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 | 第124-13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30-132页 |
| 8 叠合楼板增强型拼缝传力性能的试验研究 | 第132-138页 |
| ·概述 | 第132页 |
| ·试验内容与方法 | 第132-134页 |
| ·试验设计 | 第132-133页 |
| ·加载及量测方案 | 第133-134页 |
| ·试验分析 | 第134页 |
| ·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 | 第134页 |
| ·试验结果分析 | 第134-137页 |
| ·荷载—挠度关系 | 第134-136页 |
| ·承载力比较 | 第136页 |
| ·挠曲形状的比较 | 第136-13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37-138页 |
| 9 结论与展望 | 第138-142页 |
| ·全文总结 | 第138-139页 |
| ·建议 | 第139-140页 |
| ·研究展望 | 第140-14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42-148页 |
|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| 第1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