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绘画论文--书法、篆刻论文--中国书法、篆刻论文--书法论文

狂草艺术表现形式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9页
绪论第9-15页
 一 选题意义第9-10页
 二 概念阐述第10-11页
 三 文献综述第11-13页
 四 研究方法第13-15页
第一章 狂草艺术的形成与发展第15-39页
 第一节 与狂草概念的相关问题第15-21页
  一 狂草之名的文献梳理第15-18页
  二“狂”的涵义第18-21页
 第二节 狂草艺术的风格流变第21-39页
  一 汉魏两晋——狂草艺术的滥觞第21-24页
  二 唐代——狂草艺术的成熟第24-30页
  三 宋元——狂草艺术的发展第30-32页
  四 明清——狂草艺术的蜕变第32-39页
第二章 狂草艺术形式的元素第39-76页
 第一节 狂草艺术形式元素的主要特点第39-58页
  一 点画为情性:点的表现功能的强化第40-46页
  二 使转为形质:线条核心价值的凸显第46-54页
  三 计白以当黑:空白审美特征的显现第54-58页
 第二节 狂草艺术形式元素的具体表现第58-76页
  一 书法形式元素的审美特性第59-62页
  二 狂草形式元素的审美特性第62-67页
  三 狂草形式元素的具体应用第67-76页
第三章 狂草艺术的造型第76-97页
 第一节 狂草艺术的笔墨造型第77-89页
  一 点画造型第78-80页
  二 结体造型第80-81页
  三 组的造型第81-83页
  四 行的造型第83-85页
  五 区域造型第85-89页
 第二节 狂草艺术的空白造型第89-97页
  一 飞白和结体内空白造型第89-91页
  二 结体间空白造型第91-92页
  三 行间空白造型第92-94页
  四 四边空白和章法造型第94-97页
第四章 狂草艺术形式审美的核心——势第97-112页
 第一节 狂草与势的关系第97-103页
  一 势的概念第97-99页
  二 狂草之势第99-103页
 第二节 狂草之势的表现第103-112页
  一 法与势第103-108页
  二 力与势第108-109页
  三 形与势第109-112页
结语第112-114页
参考文献第114-118页
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、科研成果等第118-119页
致谢第119页

论文共11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吴昌硕、齐白石对近现代韩国画的影响
下一篇:李可染的山水画改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