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放废物处置库北山预选区区域地下水流模拟及岩体渗透特征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2页 |
| 第一章 前言 | 第12-27页 |
| ·选题目的与意义 | 第12-13页 |
| ·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8页 |
| ·国外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| ·国内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| ·裂隙介质渗流研究现状 | 第18-24页 |
| ·裂隙岩体渗流理论 | 第18-19页 |
| ·裂隙岩体渗流模型 | 第19-24页 |
| ·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| 第24-27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24-25页 |
| ·本文的创新点 | 第25-27页 |
|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| 第27-42页 |
| ·自然地理条件 | 第27-29页 |
| ·地形地貌 | 第27-28页 |
| ·气象、水文 | 第28-29页 |
| ·地质概况 | 第29-34页 |
| ·地层 | 第29-32页 |
| ·构造 | 第32-34页 |
| ·水文地质条件 | 第34-41页 |
| ·地下水赋存类型 | 第34-35页 |
| ·北山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| 第35-38页 |
| ·北山地区地下水动态特征 | 第38-39页 |
| ·地下水的补给、径流和排泄 | 第39-4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| 第三章 地下水系统概念模型 | 第42-56页 |
| ·模型范围确定 | 第42-44页 |
| ·DEM 简介及获取方式 | 第42页 |
| ·利用 DEM 提取数字河网 | 第42-44页 |
| ·北山地区流域分析 | 第44页 |
| ·区域模型范围确定 | 第44页 |
| ·水文地质结构概化 | 第44-46页 |
| ·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| 第46-54页 |
| ·边界条件 | 第46页 |
| ·渗透结构概化 | 第46-49页 |
| ·地下水流场及流动特征 | 第49-50页 |
| ·均衡要素 | 第50-5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| 第四章 区域地下水流数值模型 | 第56-71页 |
| ·地下水流数学模型 | 第56页 |
| ·模型软件选择 | 第56-57页 |
| ·数值模型处理 | 第57-59页 |
| ·空间剖分 | 第57页 |
| ·定解条件处理 | 第57-58页 |
| ·水文地质参数处理 | 第58页 |
| ·源汇项处理 | 第58-59页 |
| ·模型识别验证 | 第59-62页 |
| ·地下水系统均衡分析 | 第62-63页 |
| ·放射性核素质点追踪模拟 | 第63-6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9-71页 |
| 第五章 芨芨槽岩体渗透性能研究 | 第71-102页 |
| ·芨芨槽岩体概况 | 第71-73页 |
| ·地理概况 | 第71页 |
| ·地层岩性 | 第71-72页 |
| ·地质构造 | 第72-73页 |
| ·野外裂隙调查 | 第73-75页 |
| ·钻孔水文地质试验 | 第75-81页 |
| ·提水试验 | 第75-77页 |
| ·压水试验 | 第77-81页 |
| ·钻孔超声波电视测量 | 第81-83页 |
| ·几何形态法计算等效渗透张量 | 第83-100页 |
| ·单一裂隙渗流理论 | 第83-85页 |
| ·裂隙岩体等效渗透张量计算 | 第85-89页 |
| ·钻孔围岩等效渗透张量计算 | 第89-93页 |
| ·等效渗透张量的修正 | 第93-97页 |
| ·岩体主渗透方向 | 第97-99页 |
| ·岩体渗透系数各向异性分析 | 第99-10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00-102页 |
| 第六章 岩体裂隙网络三维离散模拟 | 第102-118页 |
| ·离散裂隙网络模型的基本假设 | 第102页 |
| ·裂隙几何参数的统计模型 | 第102-103页 |
| ·离散裂隙网络模拟 | 第103-105页 |
| ·离散裂隙网络模拟软件 | 第105-106页 |
| ·基本模型 | 第106-110页 |
| ·模型灵敏度分析 | 第110-116页 |
| ·裂隙密度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| 第110-113页 |
| ·裂隙迹长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| 第113-114页 |
| ·裂隙组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| 第114-11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16-118页 |
| 第七章 芨芨槽岩体离散裂隙网络生成 | 第118-136页 |
| ·地表裂隙几何参数统计分析 | 第118-122页 |
| ·钻孔裂隙数据分析 | 第122-127页 |
| ·导入 BS16 钻孔裂隙数据 | 第122-123页 |
| ·等密度裂隙区确定 | 第123页 |
| ·裂隙方位随深度变化 | 第123-125页 |
| ·不同分区裂隙几何参数分析 | 第125-127页 |
| ·芨芨槽岩体离散裂隙网络模型 | 第127-135页 |
| ·离散裂隙建模 | 第127-130页 |
| ·模型验证 | 第130-132页 |
| ·模型应用 | 第132-13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35-136页 |
| 第八章 结论 | 第136-13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38-144页 |
| 致谢 | 第144-145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145页 |
| 博士期间参加学术活动及科研项目情况 | 第145页 |
|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145-1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