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文学批评史论文

叶燮《原诗》诗学思想基本特质的再检讨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8页
引言第8-15页
 一、《原诗》研究现状第9-13页
  (一) 国内研究第9-12页
  (二) 国外研究第12-13页
 二、研究方法及论文构想第13-15页
  (一) 研究方法第13页
  (二) 论文构想第13-15页
第一章 《原诗》成书的历史语境第15-25页
 一、社会变革中的文化反思第15-17页
 二、《原诗》创作目的第17-18页
 三、《原诗》文论史地位第18-22页
  (一) “拟古”思潮第18-19页
  (二) “反拟古”思潮第19-22页
 四、叶燮诗论与钱谦益、王士祯等人的比较第22-24页
  (一) 与王士祯诗论同异第22-23页
  (二) 与钱谦益诗论的比较第23-24页
 五、结语第24-25页
第二章 传统诗学思维方式的突破第25-30页
 一、传统诗学批评体制第25-26页
 二、《原诗》内容上的折中性、会通性第26-27页
 三、《原诗》体制上采用问答体、“作论之体”第27-29页
 四、思维特点第29-30页
第三章 开放的诗学发展观念第30-43页
 一、“正”、“变”概念界定第30-31页
 二、《原诗》的正变观第31-39页
  (一) 崇“正”主“变”第32-35页
  (二) “正变系乎诗”第35-36页
  (三) “正变系乎时”第36-37页
  (四) 正变转化,变以救正第37-39页
 三、诗贵独创第39-43页
  (一) 陈熟、生新第39-41页
  (二) 学唐以后诗,可乎?第41-43页
第四章 “主、客”分立的诗学体系第43-56页
 一、创作本源论第43-47页
  (一) 虚名与定位第43-44页
  (二) 理、事、情第44-47页
 二、创作主体论第47-51页
  (一) 胸襟第48-49页
  (二) 识与才第49页
  (三) 识与胆第49-50页
  (四) 才与力第50-51页
 三、在物者三,在我者四第51-53页
 四、创作风格论第53-54页
  (一) 面目第53页
  (二) 品量第53-54页
 五、诗家批评标准第54-56页
结语第56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1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第61-62页
后记第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怀旧与超越—蒋韵小说解读一种
下一篇:拉祜语的词汇隐喻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