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多样性与生态位研究
| 目录 | 第1-8页 |
| 摘要 | 第8-10页 |
| 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| 1 研究综述 | 第12-19页 |
| ·定义和概念 | 第12-14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4-17页 |
| 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7-18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| 2 研究区概况 | 第19-22页 |
| ·地理概况 | 第19页 |
| ·自然气候特征 | 第19页 |
| ·植被分类概述 | 第19-20页 |
| ·研究区土壤 | 第20页 |
| ·综合评价 | 第20-22页 |
| 3 研究方法 | 第22-28页 |
| ·森林群落概况 | 第22-24页 |
| ·样地设置与数据采集 | 第24页 |
| ·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| 第24-25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25-26页 |
| ·物种多样性计算 | 第26页 |
| ·生态位测度 | 第26-28页 |
| 4 森林群落多样性研究 | 第28-47页 |
| ·不同生长型物种多样性指数 | 第28-30页 |
| ·四种群落与锐齿栎对比 | 第30-31页 |
| ·群落多样性及其纬度梯度格局 | 第31-44页 |
| ·群落多样性与海拔的关系 | 第44-47页 |
| 5 森林群落生态位特征研究 | 第47-61页 |
| ·侧柏群落生态位分析 | 第47-49页 |
| ·红桦群落生态位分析 | 第49-52页 |
| ·水楸群落生态位分析 | 第52-56页 |
| ·毛栗群落生态位分析 | 第56-60页 |
| ·四种群落生态位特征比较 | 第60-61页 |
| 6 结论与展望 | 第61-65页 |
| ·结论 | 第61-63页 |
| ·展望 | 第63-6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5-70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情况 | 第70-71页 |
| 致谢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