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10页 |
1 导论 | 第10-15页 |
·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选题意义 | 第11页 |
·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1-13页 |
·国外学者对非正规金融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学者对非正规金融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| 第13页 |
·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| 第13-15页 |
2 非正规金融的理论概述 | 第15-21页 |
·非正规金融的界定 | 第15页 |
·非正规金融存在的主要形式 | 第15-18页 |
·民间借贷 | 第15-16页 |
·合会 | 第16-17页 |
·银背 | 第17页 |
·钱庄 | 第17-18页 |
·典当行 | 第18页 |
·民间集资 | 第18页 |
·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特征 | 第18-20页 |
·缺乏法律基础 | 第18-19页 |
·高利率 | 第19页 |
·借贷机制灵活 | 第19页 |
·区域特征明显 | 第19-20页 |
·农村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的对比 | 第20-21页 |
3 安徽农村非正规金融产生原因探析 | 第21-23页 |
·安徽农村正规金融的缺位为非正规金融发展提供机遇 | 第21页 |
·农村经济特点及市场化发展是农村非正规金融成长的土壤 | 第21页 |
·非正规金融能有效耦合安徽农村经济主体融资特点 | 第21-22页 |
·安徽农村人文、地域环境促进非正规金融的发展 | 第22-23页 |
4 非正规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模型 | 第23-28页 |
·IS 曲线 | 第23-24页 |
·消费函数 C | 第23-24页 |
·投资函数 I | 第24页 |
·IS 曲线方程 | 第24页 |
·.LM 曲线 | 第24-25页 |
·交易需求和谨慎性需求 | 第24页 |
·投机需求 | 第24页 |
·货币需求 | 第24-25页 |
·LM 曲线方程 | 第25页 |
·分析模型 | 第25-26页 |
·非正规金融的产出效应 | 第26-28页 |
5 非正规金融对安徽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| 第28-33页 |
·非正规金融对安徽农村经济增长产生的积极影响 | 第28-30页 |
·非正规金融为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| 第28页 |
·非正规金融对农户的资金支持 | 第28-29页 |
·非正规金融提高了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效率 | 第29-30页 |
·非正规金融有利于农村资金由储蓄向投资转化 | 第30页 |
·非正规金融对安徽农村经济增长产生的消极影响 | 第30-33页 |
·非正规金融增大了农村资金流动的不可控制性 | 第30-31页 |
·非正规金融活动对正规金融活动具有冲击性 | 第31页 |
·非正规金融削弱了金融宏观调控的力度 | 第31页 |
·非正规金融活动在农村地区易滋生社会问题 | 第31-33页 |
6 非正规金融对安徽农村经济的实证分析 | 第33-37页 |
·数据来源 | 第33-34页 |
·模型的构建 | 第34页 |
·ADF 检验 | 第34-35页 |
·格兰杰因果检验 | 第35-37页 |
7 规范安徽农村非正规金融以促进经济增长的建议 | 第37-42页 |
·政府转化思维观念,分类规范各种非正规金融 | 第37-38页 |
·加强对非正规金融体系监管 | 第38-39页 |
·增加农村正规金融供给缓解金融抑制 | 第39-40页 |
·鼓励金融创新以拓展农村投资渠道 | 第40页 |
·建立行之有效的非正规金融危机处理体系 | 第40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5页 |
致谢 | 第45-46页 |
个人简介 | 第46页 |
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