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6页 |
| 目录 | 第6-8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2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| 第8-10页 |
| ·本文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| 第10-12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10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0-12页 |
| 第二章 超高阶地球重力位模型的研究发展过程及数学表述 | 第12-37页 |
| ·地球重力场与现代地球科学研究背景及目的 | 第12-14页 |
| ·地球重力场模型研究发展过程 | 第14-19页 |
| ·基础理论发展概述 | 第14-17页 |
| ·地球重力位模型的研制历史 | 第17-18页 |
| ·超高阶地球重力场模型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| 第18-19页 |
| ·地球重力场的数学表达 | 第19-37页 |
| ·引言 | 第19-20页 |
| ·地球重力场逼近的基础理论 | 第20-21页 |
| ·构建重力位模型的基本方法 | 第21-34页 |
| ·地球重力位模型的离散化表示 | 第34-37页 |
| 第三章 EGM96与EGM2008的适用性分析方法 | 第37-52页 |
| ·分析方法 | 第37-44页 |
| ·对已有分析方法的讨论 | 第37-43页 |
| ·GPS水准点高程异常比对方法 | 第43-44页 |
| ·云南地区的实测数据与计算结果 | 第44-51页 |
| ·小结 | 第51-52页 |
|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| 第52-55页 |
| ·三地数据统计结果分析总结 | 第52页 |
| ·原因分析 | 第52-53页 |
| ·和已有研究的成果进行比对分析 | 第53-54页 |
| ·小结 | 第54-55页 |
|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55-5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| 致谢 | 第60-61页 |
| 附录 | 第61-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