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第1章 引言 | 第8-12页 |
| ·选题的依据和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| ·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| ·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| 第10页 |
| ·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安排 | 第10-12页 |
| 第2章 帮助自杀行为的界定 | 第12-19页 |
| ·“帮助自杀行为”的含义 | 第12-15页 |
| ·“帮助”的含义 | 第12-14页 |
| ·“自杀”的含义 | 第14-15页 |
| ·帮助自杀行为的类型 | 第15-19页 |
| ·依据行为对象所进行的分类 | 第15-16页 |
| ·依据行为方式所进行的分类 | 第16-17页 |
| ·依据行为时间所进行的分类 | 第17页 |
| ·依据行为内容所进行的分类 | 第17-18页 |
| ·依据危害结果所进行的分类 | 第18-19页 |
| 第3章 帮助自杀行为定性的理论争议及评析 | 第19-29页 |
| ·对帮助自杀行为定性的理论争议 | 第19-23页 |
| ·共同犯罪说及其理由 | 第19页 |
| ·间接正犯说及其理由 | 第19-20页 |
| ·直接实行犯说及其理由 | 第20-21页 |
| ·类推说及其理由 | 第21-22页 |
| ·不构成犯罪说及其理由 | 第22-23页 |
| ·对争议观点的评析 | 第23-29页 |
| ·共同犯罪说之评析 | 第24-25页 |
| ·间接正犯说之评析 | 第25-26页 |
| ·直接实行犯说之评析 | 第26页 |
| ·类推说之评析 | 第26-27页 |
| ·对不构成犯罪说的评析 | 第27-29页 |
| 第4章 帮助自杀行为定性之我见 | 第29-38页 |
| ·理论问题之澄清 | 第29-33页 |
| ·间接正犯理论 | 第29-31页 |
| ·法益侵害理论 | 第31-33页 |
| ·对帮助自杀行为的定性 | 第33-38页 |
| ·对未满 14 周岁的人实施的帮助自杀行为的定性 | 第33-34页 |
| ·对 14 周岁以上的人实施的物质上的帮助自杀行为的定性 | 第34-35页 |
| ·对 14 周岁以上的人实施的精神上的帮助自杀行为的定性 | 第35-38页 |
| 结语 | 第38-3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9-40页 |
| 致谢 | 第40-41页 |
|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