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2页 |
第二章 原因理论的前世今生 | 第12-18页 |
一、 罗马法上之原因 | 第13-15页 |
(一) 原因于法律行为构成要件中之作用 | 第13-14页 |
(二) 原因在不当得利之诉中的作用——兼论罗马法上不当得利之诉的功能 | 第14-15页 |
二、 罗马法上原因理论对法德两国的影响 | 第15-18页 |
(一) 法国法对原因理论的继受 | 第15-17页 |
(二) 德国法对原因理论的继受 | 第17-18页 |
第三章 原因理论与给付概念 | 第18-24页 |
一、 原因作为不当得利中给付概念的构成要件 | 第18-20页 |
(一) 给予行为与给付行为 | 第18-19页 |
(二) 给付行为的实质 | 第19-20页 |
二、 给付概念与履行概念 | 第20-23页 |
(一) 履行的法律性质之学说 | 第20-21页 |
(二) 履行的性质与给付型不当得利的功能 | 第21-23页 |
三、 给付与履行的关系 | 第23-24页 |
第四章 原因之确定——三角给付中的给付关系 | 第24-32页 |
一、 通过第三人为给付 | 第25-29页 |
(一) 第三人为履行辅助人 | 第25-26页 |
(二) 指示关系案型 | 第26-29页 |
二、 第三人为债务人的清算所为之给付 | 第29-31页 |
三、 误偿他人之债 | 第31-32页 |
第五章 原因与无法律上之原因 | 第32-38页 |
一、 无法律上之原因的性质 | 第34-36页 |
(一) 无法律上之原因的意义 | 第34页 |
(二) 原因与法律上之原因 | 第34-36页 |
二、 目的不达型不当得利与自始欠缺目的型不当得利 | 第36-37页 |
三、 小结:原因在给付型不当得利中的作用 | 第37-38页 |
第六章 从概念到评价——兼论“给付”的废弃问题 | 第38-41页 |
一、 对“给付”的批判 | 第38-39页 |
(一) 给付型不当得利所存在的问题 | 第38-39页 |
(二) 废弃“给付”——另一种解释路径 | 第39页 |
二、 给付概念的价值判断 | 第39-41页 |
第七章 给付型不当得利的中国法诠释——释义学上回归 | 第41-46页 |
一、 对“给付”概念的学说继受 | 第41-43页 |
二、 我国“没有合法根据”的重释 | 第43-46页 |
结论 | 第46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51-52页 |
后记 | 第52-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