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监管法律制度研究
内容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1页 |
一、 农村商业银行的定位与特征 | 第11-20页 |
(一) 农村商业银行的定位 | 第12-16页 |
1.农村商业银行的主体范围 | 第12-13页 |
2.农村商业银行的性质 | 第13-14页 |
3.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目的 | 第14-15页 |
4.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| 第15-16页 |
(二) 农村商业银行的特征 | 第16-20页 |
1.农村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共性 | 第16-17页 |
2.农村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差异性 | 第17-19页 |
3.农村商业银行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的区别 | 第19-20页 |
二、 农村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| 第20-27页 |
(一) 农村商业银行的产生 | 第20-22页 |
1.农村商业银行的萌芽阶段 | 第21页 |
2.农村商业银行的设立 | 第21-22页 |
(二) 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 | 第22-27页 |
1.农村商业银行现有规模 | 第22-25页 |
2.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状况 | 第25-26页 |
3.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 | 第26-27页 |
三、 农村商业银行监管立法及监管规则 | 第27-40页 |
(一) 农村商业银行监管性立法 | 第27-32页 |
1.农村商业银行监管规范的层次 | 第28-31页 |
2.农村商业银行监管规范之间的关系 | 第31-32页 |
(二) 农村商业银行的监管规则 | 第32-40页 |
1.农村商业银行的设立监管规则 | 第33-36页 |
2.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监管规则 | 第36-40页 |
四、 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监管规则 | 第40-46页 |
(一) 农村商业银行的“三农”贷款现状 | 第40-42页 |
1.“三农”贷款种类齐全 | 第41页 |
2.“三农”贷款种类较少 | 第41页 |
3.“三农”贷款种类全无 | 第41-42页 |
(二) 农村商业银行的“三农”贷款监管规则 | 第42-43页 |
1.“三农”贷款监管规则的内容 | 第42页 |
2.“三农”贷款监管规则的效力 | 第42页 |
3. 限制“三农”贷款比例的必要性 | 第42-43页 |
(三) “三农”贷款监管规则的缺陷 | 第43-46页 |
1.“三农”贷款比例的决策权主体的不当性 | 第43-44页 |
2.“三农”贷款比例标准的不确定性 | 第44-45页 |
3. “三农”贷款比例规则的隐性侵权性 | 第45-46页 |
五、 完善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监管规则 | 第46-49页 |
(一) 确立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监管的指导思想 | 第46-47页 |
1. 树立均衡发展的经营监管理念 | 第46页 |
2. 制定宽严相济的经营监管原则和规则 | 第46-47页 |
(二) 改善农村商业银行的股权设置 | 第47-48页 |
1. 农村商业银行股权设置存在的问题 | 第47-48页 |
2. 农村商业银行股权设置的改善方法 | 第48页 |
(三) 制定农村商业银行“三农”贷款监管规则 | 第48-49页 |
1. “三农”贷款比例法律制度的设立 | 第48-49页 |
2. “三农”贷款比例的制定主体 | 第49页 |
3. “三农”贷款比例的实施主体 | 第49页 |
六、 结语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