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21页 |
·水曲柳简介 | 第10页 |
·水曲柳的组织培养 | 第10-11页 |
·水曲柳体细胞胚诱导 | 第11页 |
·织培养过程中的褐化 | 第11-13页 |
·褐化的机理 | 第11-12页 |
·影响褐化的因素 | 第12页 |
·控制褐化的方法 | 第12-13页 |
·水曲柳体胚细胞发生过程中的外植体褐化 | 第13页 |
·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 | 第13-14页 |
·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抗氧化酶的变化 | 第13页 |
·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糖、激素及蛋白的变化 | 第13-14页 |
·PPO的性质 | 第14-16页 |
·SOD的性质 | 第16页 |
·GOD的性质 | 第16-17页 |
·H_2O_2的性质 | 第17-18页 |
·体外胁迫与体胚发生 | 第18-19页 |
·体胚发生过程中的畸形胚 | 第19-20页 |
·目的及意义 | 第20-21页 |
2 MS/2 固液混合培养基对水曲柳体细胞胚的诱导 | 第21-27页 |
·实验材料的制备 | 第21页 |
·诱导培养基 | 第21页 |
·培养条件 | 第21页 |
·数据统计 | 第21-22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2-25页 |
·固液混合培养基对水曲柳未成熟合子胚外植体生长、褐化及体胚发生的影响 | 第22-24页 |
·固液混合培养基对水曲柳成熟合子胚外植体生长、褐化及体胚发生的影响 | 第24页 |
·未成熟和水曲柳成熟合子胚外植体对比及畸形胚的产生 | 第24-25页 |
·染菌的外植体 | 第25页 |
·讨论 | 第25-2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3 外源PPO对水曲柳合子胚外植体褐化和体胚发生的影响 | 第27-34页 |
·实验材料制备 | 第27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7页 |
·培养条件 | 第27页 |
·数据统计 | 第27-28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8-32页 |
·不同浓度PPO处理对水曲柳未成熟合子胚外植体生长、褐化及体胚发生的影响 | 第28-30页 |
·不同浓度PPO处理对水曲柳成熟合子胚外植体生长、褐化及体胚发生的影响 | 第30-32页 |
·讨论 | 第32-3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4 外源H_2O_2对水曲柳合子胚外植体褐化和体胚发生的影响 | 第34-40页 |
·实验材料制备 | 第34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4页 |
·培养条件 | 第34页 |
·数据统计 | 第34-35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5-38页 |
·不同浓度H_2O_2处理对水曲柳未成熟合子胚外植体生长、褐化及体胚发生的影响 | 第35-37页 |
·不同浓度H_2O_2处理对水曲柳成熟合子胚外植体生长、褐化及体胚发生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·讨论 | 第38-3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5 外源SOD和GOD对水曲柳未成熟合子胚外植体褐化和体胚发生的影响 | 第40-46页 |
·实验材料制备 | 第40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0页 |
·培养条件 | 第40-41页 |
·数据统计 | 第41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1-45页 |
·不同浓度SOD处理对水曲柳未成熟合子胚外植体生长、褐化及体胚发生的影响 | 第41-43页 |
·不同浓度GOD处理对水曲柳未成熟合子胚外植体生长、褐化及体胚发生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·讨论 | 第4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6 各处理水曲柳外植体在30d和6 0d体胚发生对比 | 第46-49页 |
·数据统计 | 第46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6-48页 |
·讨论 | 第4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7 水曲柳体胚诱导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测定及对比 | 第49-54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49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9-50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50-52页 |
·外源PPO和H2_O_2处理的外植体的氧化酶活性对比 | 第50-51页 |
·各形态的外植体及再生体胚的POD和CAT活性对比 | 第51-52页 |
·讨论 | 第52-5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结论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3页 |
附录 | 第63-6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4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