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基础理论论文--数学模型及放大论文

UNIFAC模型用于离子液体-气体体系的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目录第8-15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15-31页
   ·离子液体简介第15-19页
     ·离子液体的定义及性质第15页
     ·离子液体的分类第15-16页
     ·离子液体在化工中的应用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·吸收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·脱除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硫第17页
       ·萃取分离中的应用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·电化学中的应用第18页
       ·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第18-19页
   ·UNIFAC模型简介第19-23页
     ·UNIFAC模型理论概述第20-21页
     ·UNIFAC模型的应用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·预测活度系数第21页
       ·预测气体的溶解度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·预测固体的溶解度第22页
       ·分离过程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·预测热力学性质第23页
   ·COSMO-RS及COSMO-thermX模型简介第23-27页
     ·COSMO-RS模型理论概述第23-24页
     ·COSMO-thermX模型理论概述第24-25页
     ·COSMO-RS及COSMO-thermX模型的应用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·预测无限稀释活度系数第25页
       ·预测气体的溶解度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·分离过程第26页
       ·预测热力学性质第26-27页
   ·UNIFAC模型和COSMO-RS模型的对比第27-29页
   ·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第29-31页
第二章 UNIFAC模型第31-33页
   ·确定模型参数第31页
   ·计算气体的溶解度第31-33页
第三章 COSMO-RS及COSMO-thermX模型第33-35页
   ·模型参数第33-34页
   ·气体溶解度计算第34-35页
第四章 UNIFAC模型用于离子液体-二氧化碳体系的研究第35-61页
   ·UNIFAC模型用于常温下离子液体-二氧化碳体系的研究第35-42页
   ·UNIFAC模型用于低温下离子液体-二氧化碳体系的研究第42-57页
     ·实验原料和设备第42-43页
     ·实验方法和装置图第43页
     ·实验步骤第43-44页
     ·数据处理方法第44-45页
     ·实验准确性验证第45-46页
     ·低温下单一离子液体吸收CO_2的研究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·实验结果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·分析与讨论第50页
     ·低温下混合离子液体吸收CO_2的研究第50-57页
       ·杠杆法介绍第50页
       ·UNIFAC模型介绍第50页
       ·实验结果第50-56页
       ·分析与讨论第56-57页
   ·CO_2的溶解度和离子液体结构性能关系的预测研究第57-6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0-61页
第五章 UNIFAC模型用于离子液体-二氧化硫体系的研究第61-71页
   ·离子液体基团和SO_2相互作用参数的确定第61-63页
   ·模型对比第63-69页
   ·SO_2的溶解度和离子液体结构性能关系的研究第69-7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0-71页
第六章 结论第71-73页
参考文献第73-81页
附录第81-87页
致谢第87-89页
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9-91页
作者和导师简介第91-92页
附件第92-93页

论文共9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旋转床超重力下多环境传质混合特性研究
下一篇:应用化工传递知识建立非对称流场流分离方法表征纳米颗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