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东省产业转移的动因与机制研究--以珠三角制造业转移为例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2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2-18页 |
| 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5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2-14页 |
| ·理论意义 | 第14页 |
| ·实践意义 | 第14-15页 |
| ·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·研究重点、难点与创新 | 第16-18页 |
| 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8-25页 |
| ·国外产业转移研究综述 | 第18-23页 |
| ·国内产业转移研究综述 | 第23-25页 |
| 第3章 广东省制造业的转移路径分析 | 第25-38页 |
| ·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| 第25-28页 |
| ·广东省制造业发展状况 | 第28-30页 |
| ·广东省制造业的集聚与扩散趋势 | 第30-31页 |
| ·广东省制造业的地区专业化水平 | 第31-34页 |
| ·广东省制造业各产业转移路径 | 第34-38页 |
| 第4章 广东省制造业的转移机制分析 | 第38-50页 |
| ·产业转移动因的理论分析 | 第38-40页 |
| ·比较优势理论的动因机制 | 第38-39页 |
| ·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动因机制 | 第39-40页 |
| ·对产业转移动因理论的修正和补充 | 第40-42页 |
| ·广东省制造业转移的动因分析 | 第42-50页 |
| ·要素秉赋 | 第42-43页 |
| ·投入产出关联 | 第43-45页 |
| ·交通运输成本 | 第45-46页 |
| ·市场规模 | 第46-47页 |
| ·经济政策 | 第47-50页 |
| 第5章 广东省制造业转移动因的计量分析 | 第50-55页 |
| ·计量模型假说 | 第50-51页 |
| ·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| 第51-52页 |
| ·回归分析结果 | 第52-55页 |
| 第6章 广东省“双转移”过程中的现实问题 | 第55-62页 |
| ·转出地面临的现实问题 | 第55-57页 |
| ·转出地产业空心化 | 第55-56页 |
| ·产业转移政策受到抵制 | 第56-57页 |
| ·承接地面临的现实问题 | 第57-59页 |
| ·承接地面临生态环境压力 | 第57-58页 |
| ·承接地工业园基础设施落后,产业规划不明确 | 第58-59页 |
| ·劳动力面临的现实问题 | 第59-62页 |
| 第7章 相关政策建议与结论 | 第62-69页 |
| ·政策建议 | 第62-65页 |
| ·转出地继续扩大经济规模,实现平稳有序转移 | 第62-63页 |
| ·承接地不断提高资本存量,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| 第63-64页 |
| ·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员,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 | 第64-65页 |
| ·结论 | 第65-68页 |
| ·补充和不足 | 第68-6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9-72页 |
| 附录 | 第72-82页 |
| 致谢 | 第82-84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