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政健全主义研究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一、绪论 | 第11-15页 |
(一) 选题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 选题的理论意义 | 第11-12页 |
2. 选题的现实意义 | 第12页 |
(二) 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2-13页 |
(三) 本文的主要内容 | 第13-15页 |
二、财政健全主义成为财政法的基本原则 | 第15-26页 |
(一) 财政健全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| 第15-18页 |
1. 财政健全主义的产生 | 第15-16页 |
2. 财政健全主义的发展 | 第16-18页 |
(二) 财政健全主义成为财政法基本原则的依据 | 第18-23页 |
1. 财政健全主义成为财政法基本原则的法律依据 | 第18-22页 |
2. 财政健全主义成为财政法基本原则的现实依据 | 第22-23页 |
(三) 财政健全主义在财政法基本原则中的地位 | 第23-26页 |
1. 财政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| 第23-24页 |
2. 财政健全主义与财政法其他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 | 第24-26页 |
三、财政健全主义在财政法中的具体体现 | 第26-33页 |
(一) 财政健全主义在国外财政法中的具体体现 | 第27-29页 |
1. 在美国预算法中的体现 | 第27-28页 |
2. 在日本《地方财政法》中的体现 | 第28-29页 |
(二) 财政健全主义在我国财政法中的具体体现 | 第29-33页 |
1. 在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》中的体现 | 第29-31页 |
2. 在“台湾公共债务法”中的体现 | 第31-33页 |
四、财政健全主义的实现 | 第33-45页 |
(一) 财政健全主义实现的条件 | 第33-36页 |
1. 落实财政民主原则 | 第33-34页 |
2. 确立财政法定原则 | 第34-36页 |
(二) 实现财政健全主义的制度构建 | 第36-41页 |
1. 在宪法中规定公债的发行 | 第36-37页 |
2. 建立健全公债的风险防范机制 | 第37-39页 |
3. 国债余额管理制度法律化 | 第39-41页 |
(三) 我国实现财政健全主义面临的困境及其克服 | 第41-45页 |
1. 我国实现财政健全主义面临的困境分析 | 第41-43页 |
2. 我国实现财政健全主义面临困境的克服 | 第43-45页 |
结语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9页 |
致谢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