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缩略词表 | 第9-10页 |
1 引言 | 第10-19页 |
·痔病的本质学说和治疗理念 | 第10-11页 |
·TST术的作用机理 | 第11-12页 |
·肛管解剖与痔的解剖基础 | 第12-14页 |
·肛垫与痔 | 第14-15页 |
·肛垫在痔治疗中的应用 | 第15-16页 |
·PPH介绍 | 第16-19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19-26页 |
·病例来源 | 第19页 |
·诊断标准 | 第19页 |
·诊断标准 | 第19页 |
·纳入标准 | 第19-20页 |
·病例排除标准 | 第20页 |
·受试者的纳入方式 | 第20页 |
·受试者退出试验的条件及步骤 | 第20页 |
·中止试验的条件 | 第20页 |
·剔除病例标准 | 第20页 |
·脱落病例标准 | 第20页 |
·病人一般资料 | 第20-21页 |
·治疗方法 | 第21-24页 |
·观察指标 | 第24-25页 |
·统计方法 | 第25页 |
·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| 第25-26页 |
3 研究结果 | 第26-29页 |
·两组术后疼痛比较 | 第26页 |
·两组术后肛门坠胀比较 | 第26-27页 |
·两组病例术后尿潴留的比较 | 第27页 |
·两组病例术后出血的比较 | 第27-28页 |
·三组病例术后吻合口狭窄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的比较 | 第28-29页 |
4 讨论 | 第29-31页 |
·TST术与PPH术的相似处 | 第29页 |
·TST术与PPH术的不同处 | 第29-30页 |
·TST结合芍倍注射术TST术与PPH术的不同 | 第30页 |
·TST结合芍倍注射术与TST术及PPH术的术后症状分析 | 第30-31页 |
5 结论 | 第31页 |
6 展望 | 第31-3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2-34页 |
综述 | 第34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1页 |
附图 | 第41-42页 |
致谢 | 第42-4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学术论文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