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气思想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绪论 | 第8-14页 |
| 第一章 养气的思想资源 | 第14-32页 |
| 第一节 诸子养气浅析 | 第14-19页 |
| 一、老子“专气”、“虚静” | 第14-15页 |
| 二、管子“导血气” | 第15-17页 |
| 三、荀子“治气养心” | 第17-19页 |
| 第二节 孟、庄养气主旨 | 第19-24页 |
| 一、孟子养气之旨 | 第19-21页 |
| 二、庄子养气之旨 | 第21-24页 |
| 第三节 孟、庄养气比较 | 第24-32页 |
| 一、主体之维 | 第24-27页 |
| 二、方法之维 | 第27-32页 |
| 第二章 养气的类型分析 | 第32-54页 |
| 第一节 以内为主 | 第32-39页 |
| 一、先天之养 | 第32-35页 |
| 二、后天之养 | 第35-39页 |
| 第二节 以外为主 | 第39-47页 |
| 一、“江山之助” | 第39-41页 |
| 二、涵泳经史 | 第41-44页 |
| 三、礼乐教化 | 第44-47页 |
| 第三节 内外并重 | 第47-54页 |
| 一、“变化气质” | 第47-48页 |
| 二、穷理主敬 | 第48-51页 |
| 三、积理养气 | 第51-54页 |
| 第三章 养气的功能指向 | 第54-70页 |
| 第一节 养气与为人 | 第54-59页 |
| 一、养气与养生 | 第54-56页 |
| 二、养气与养性 | 第56-59页 |
| 第二节 养气与为文 | 第59-64页 |
| 一、养气与运思 | 第59-61页 |
| 二、养气与立言 | 第61-64页 |
| 第三节 养气与品鉴 | 第64-70页 |
| 一、养气与铸辞 | 第64-67页 |
| 二、养气与成章 | 第67-70页 |
| 结语 | 第70-7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3-78页 |
| 古籍 | 第73-74页 |
| 今人研究专著 | 第74-75页 |
| 期刊论文 | 第75-77页 |
| 硕博论文 | 第77-78页 |
| 致谢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