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动力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电力工业论文

增压富氧燃煤发电与CO2捕集系统的集成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5页
主要符号表第15-17页
第1章 绪论第17-33页
   ·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7-18页
   ·CO_2减排技术及途径第18-24页
     ·节能技术和先进的发电技术第19-20页
     ·新能源技术第20-21页
     ·CO_2捕集与封存技术第21-24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4-28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现状第24-27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现状第27-28页
   ·增压富氧燃烧技术第28-31页
   ·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第31-33页
第2章 增压富氧燃煤发电与CO_2捕集整体发电系统第33-43页
   ·引言第33页
   ·增压富氧燃烧整体化发电系统第33-39页
     ·空气分离制氧单元第35-36页
     ·带高压烟气冷凝器的给水回热系统第36-37页
     ·CO_2烟气净化压缩单元第37-38页
     ·烟气再循环系统第38-39页
   ·增压富氧流化床锅炉第39-41页
     ·锅炉的整体布置第39-40页
     ·锅炉承压管的壁厚第40-4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1-43页
第3章 增压富氧燃煤烟气热焓计算模型研究第43-57页
   ·引言第43-44页
   ·对应态维里方程第44-48页
     ·维里方程第44-45页
     ·对应态参数第45-46页
     ·对应态第二维里系数第46-47页
     ·对应态第三维里系数第47-48页
   ·基于维里方程的余函数方程第48-49页
     ·余函数的定义第48页
     ·余焓的通用方程第48-49页
     ·基于维里方程的余焓方程第49页
   ·增压富氧燃煤烟气热焓的计算第49-55页
     ·基于实际气体模型的计算结果第50-53页
     ·ASEN PLUS模拟计算的结果第53-54页
     ·不同方法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5-57页
第4章 富氧燃煤锅炉烟气再循环方式的比较分析第57-72页
   ·引言第57-58页
   ·不同烟气再循环方式的选择及利弊分析第58-62页
     ·脱水系统的布置方式第58-60页
     ·不同脱水系统的利弊分析第60页
     ·采用高浓度CO_2烟气干燥煤粉的富氧燃烧系统第60-62页
   ·不同烟气脱水系统锅炉流通烟气中水蒸汽的平衡第62-66页
     ·DCC单独布置时烟气中水蒸汽的平衡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·二次循环烟气不脱水的工况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·全部烟气脱水的工况第63-64页
     ·FGD与DCC串联布置烟气中水蒸汽的平衡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·二次循环烟气不脱硫不脱水的工况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·二次循环烟气脱硫且DCC深度脱水的工况第65页
       ·二次循环烟气脱硫但不DCC深度脱水的工况第65-66页
   ·不同烟气再循环方式下富氧燃煤锅炉的经济性分析第66-70页
     ·锅炉的排烟热损失第67-68页
     ·锅炉辅机的电耗第68-7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0-72页
第5章 增压富氧燃煤烟气水分凝结模型的研究与计算第72-95页
   ·引言第72-73页
   ·竖直管内增压富氧燃煤烟气凝结换热的理论模型第73-77页
     ·凝结液膜的动量方程第74-75页
     ·凝结液膜的能量方程第75-76页
     ·凝结液膜的质量和能量平衡方程第76-77页
     ·相界面处的能量方程第77页
   ·竖直管内增压富氧燃煤烟气水分凝结换热的计算第77-84页
     ·不同壁面温度下烟气的凝结换热第77-79页
     ·不同烟气流速下的凝结换热第79-81页
     ·不同水蒸汽含量下烟气的凝结换热第81-82页
     ·不同系统压力下烟气的凝结换热第82-84页
   ·水平单管外增压富氧燃煤烟气凝结换热的理论模型第84-87页
     ·凝结液膜的流动描述第85页
     ·凝结液膜的能量方程第85-86页
     ·凝结液膜的质量和能量平衡方程第86-87页
     ·相界面处的能量方程第87页
   ·水平单管外增压富氧燃煤烟气水分凝结换热的计算第87-93页
     ·不同壁而温度下烟气的凝结换热第87-88页
     ·不同烟气流速下的凝结换热第88-90页
     ·不同烟气水蒸汽含量下的凝结换热第90-91页
     ·不同压力下烟气的凝结换热第91-9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3-95页
第6章 增压富氧燃煤发电捕集CO_2系统的优化分析第95-110页
   ·引言第95-96页
   ·不同系统压力下增压富氧燃烧系统的经济性第96-104页
     ·锅炉热效率第96-98页
     ·空分制氧和CO_2压缩液化的电耗第98-99页
     ·烟气再循环的电耗第99-101页
     ·毛发电功率和全厂净效率第101-104页
   ·不同氧气纯度下增压富氧燃烧系统的经济性第104-108页
     ·锅炉热效率第104-106页
     ·空分制氧和CO_2压缩液化的电耗第106页
     ·烟气再循环的电耗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·毛发电功率和全厂净效率第107-10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08-110页
第7章 结论与展望第110-113页
   ·结论第110-111页
   ·下一阶段的工作展望第111-113页
参考文献第113-125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第125-127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第127-128页
致谢第128-129页
作者简介第129页

论文共12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发电侧CO2减排途径分析及其优化模型研究
下一篇:基于结构、工程、监管减排与排污权交易的污染物总量控制优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