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1 绪论 | 第8-13页 |
| ·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| 第8-9页 |
| ·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| ·创新之处 | 第12-13页 |
| 2 概念的界定 | 第13-20页 |
| ·舆论 | 第13-15页 |
| ·网络舆论 | 第15-18页 |
| ·群体性事件 | 第18-20页 |
| 3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论的分阶段解析——以四川“什邡事件”为例 | 第20-33页 |
| ·四川“什邡事件”梳理(2012年6月29日—7月5日) | 第20-21页 |
| ·“什邡事件”中网络舆论的生成和传播模式 | 第21-33页 |
| 4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论的分要素解析——以河南上蔡“毁苗建校事件”为例 | 第33-46页 |
| ·河南上蔡“毁苗建校事件”梳理(2012年3月20—3月25日) | 第34-35页 |
| ·事件进程概述 | 第34页 |
| ·舆论发展过程与关注度分析 | 第34-35页 |
| ·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论的传受双方 | 第35-37页 |
| ·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论的传播内容 | 第37-41页 |
| ·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论的传播渠道 | 第41-42页 |
| ·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论的效果分析 | 第42-46页 |
| 5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论的特征及引导 | 第46-52页 |
| ·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论的特征 | 第46-49页 |
| ·强烈的参与性和推动性 | 第46页 |
| ·舆论监督的有效性和冲击性 | 第46-47页 |
| ·群体极化式的表达 | 第47-48页 |
| ·非理性的情绪化言论,虚假和煽动信息掺杂其中 | 第48-49页 |
| ·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论的引导 | 第49-52页 |
| 6 结语 | 第52-5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3-54页 |
| 致谢 | 第54-55页 |
| 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