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9页 |
| 引言 | 第9-11页 |
| 第一章 慧远净土信仰的背景与思想基础 | 第11-17页 |
| 一、社会背景 | 第11-12页 |
| 二、慧远的生平 | 第12-17页 |
| 第二章 慧远净土思想的基础 | 第17-25页 |
| 一、念佛主体——法性思想 | 第17-20页 |
| 二、慧远净土信仰支撑——因果报应思想 | 第20-25页 |
| (一) 业报的方式 | 第20-21页 |
| (二) 业报的根源即无明 | 第21-25页 |
| 第三章 慧远净土信仰的内容与特征 | 第25-38页 |
| 一 净土信仰依据的经典 | 第25-31页 |
| 二 慧远念佛特点——兼容并蓄 | 第31-34页 |
| 三 慧远念佛的方法 | 第34-38页 |
| 第四章、慧远净土信仰的影响 | 第38-41页 |
| 一 对文人作品创作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| 二 对中国净土宗发展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| 结束语 | 第41-4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3-45页 |
| 致谢 | 第45-47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