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休谟遭遇卢梭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引言 | 第6-8页 |
一、 理论派系的对立 | 第8-16页 |
(一) 孕育两种理论的时代 | 第9-11页 |
1、 英国“不流血”的资产阶级政变 | 第9-10页 |
2、 战事不断的法国 | 第10-11页 |
(二) 因各自国情而生的理论 | 第11-16页 |
1、 休谟式的经验理性 | 第12-14页 |
2、 卢梭式的建构理性 | 第14-16页 |
二、 差异显著的宪政理念 | 第16-28页 |
(一) 休谟经验理性背后的君主立宪 | 第17-23页 |
1、 用经验说驳斥社会契约说 | 第17-19页 |
2、 理想的宪政品质 | 第19-21页 |
3、 有限的君主立宪 | 第21-23页 |
(二) 卢梭建构理性下的民主共和 | 第23-28页 |
1、 不平等起源于私有制的出现 | 第24-26页 |
2、 维护主权的共和制 | 第26-28页 |
三、 从不同的法律思想走向不同的法系 | 第28-41页 |
(一) 休谟的法哲学理论及对英美法系的理论贡献 | 第29-35页 |
1、 事实与价值的分离 | 第29-30页 |
2、 以“财产三规则”为核心的法律正义 | 第30-32页 |
3、 用休谟的思想看英美法系 | 第32-35页 |
(二) 以卢梭的法律思想分析大陆法系的理论源脉 | 第35-41页 |
1、 以社会契约为宗旨的法律思想 | 第35-38页 |
2、 用卢梭的思想看大陆法系 | 第38-41页 |
四、 中国法治的吸收与借鉴 | 第41-46页 |
结语 | 第46-48页 |
注释 | 第48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| 第54-55页 |
致谢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