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矿床学论文--矿床分类论文--燃料矿床论文--石油、天然气论文

他拉哈—常家围子地区葡萄花油层油气成藏规律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6页
创新点摘要第6-9页
前言第9-12页
   ·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第9页
   ·研究现状第9-10页
   ·主要研究内容第10-11页
     ·主要研究内容第10-11页
   ·研究工作的技术路线第11-12页
第一章 区域地质概况第12-17页
   ·研究区域概况第12-13页
   ·区域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史第13-14页
   ·区域地层特征第14-17页
第二章 沉积演化与成藏响应第17-23页
   ·沉积演化特征第17-18页
   ·沉积体系发育特征第18-20页
     ·东部三角洲一湖泊沉积体系分析第18-19页
     ·北部三角洲一湖泊沉积体系分析第19-20页
     ·西部三角洲-湖泊沉积体系分析第20页
   ·沉积特征与成藏响应第20-23页
     ·水进沉积体系域下的储层发育特征第20-21页
     ·水进沉积体系域下的含油组合特征第21-22页
     ·水进沉积体系域下的油藏分布特征第22-23页
第三章 储层特征研究第23-39页
   ·储层特征分析第23-33页
     ·储层宏观物性分析第23-25页
     ·储层纵向分布特征第25-27页
     ·储层平面分布特征第27-33页
   ·储层影响因素第33-39页
     ·原始沉积条件对砂岩储集层物性的影响第34-36页
     ·岩石后期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第36-39页
第四章 油气成藏条件第39-46页
   ·烃源岩条件第39-42页
     ·烃源岩厚度第39页
     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第39-41页
     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第41-42页
   ·盖层条件第42-44页
     ·盖层分布特征第42页
     ·盖层封闭特征第42-44页
   ·生储盖组合条件第44-46页
     ·葡萄花油层内生储盖层分析第44页
     ·生储盖组合类型第44-45页
     ·生储盖组合特征第45-46页
第五章 成藏规律研究第46-62页
   ·油气藏类型第46-49页
     ·岩性油气藏第46-47页
     ·构造油气藏第47-48页
     ·复合圈闭油气藏第48-49页
   ·油藏分布特征第49-51页
   ·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分析第51-60页
     ·成熟烃源岩分布控制油气运移范围及方式第51-52页
     ·分流河道砂体的空间分布影响储层的分布第52-53页
     ·断裂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第53-55页
     ·继承性的鼻状构造是油气运移优势指向,并构成富油区第55页
     ·古构造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第55-56页
     ·层序内部结构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第56-58页
     ·坡折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第58-59页
     ·超压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第59-60页
   ·油气成藏模式及成藏规律第60-62页
结论第62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66页
发表文章目录第66-67页
致谢第67-68页
详细摘要第68-75页

论文共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大庆油田太北开发区油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
下一篇:锦2-6-9区块构造特征研究及有利开发目标预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