痔洗药3号治疗肛周瘙痒的临床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前言 | 第6-8页 |
文献综述 | 第8-18页 |
一、祖国传统中医药对肛周瘙痒症的认识 | 第8-9页 |
二、祖国医学对于肛周瘙痒症的治疗 | 第9-11页 |
(一) 内服法 | 第9-10页 |
(二) 熏洗法 | 第10页 |
(三) 外用药膏 | 第10-11页 |
(四) 针刺疗法 | 第11页 |
三 现代中医药机理研究的近况 | 第11-12页 |
四 西医对于肛周瘙痒症的认识与研究 | 第12-15页 |
(一) 组胺与五—羟色胺 | 第12-13页 |
(二) 神经肽 | 第13页 |
(三) 内源性阿片样肽 | 第13-14页 |
(四) 细胞因子 | 第14页 |
(五) 二十烷类分子 | 第14-15页 |
(六) 血小板活化因子 | 第15页 |
五 西医对于肛周瘙痒症的治疗 | 第15-16页 |
(一) 药物治疗 | 第16页 |
(二) 手术治疗 | 第16页 |
六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于肛周瘙痒症的治疗 | 第16-18页 |
临床研究 | 第18-24页 |
一 病例来源 | 第18页 |
二 一般资料 | 第18-19页 |
三 诊断标准 | 第19页 |
四 病例选择 | 第19-20页 |
一、纳入标准 | 第19-20页 |
二、排除标准 | 第20页 |
五 药物组成、制备及来源 | 第20页 |
六 治疗方法 | 第20页 |
七 观察指标及方法 | 第20-21页 |
八 疗效评价标准 | 第21页 |
九 结果 | 第21-24页 |
讨论 | 第24-29页 |
一、痔洗药3号的组方分析 | 第24页 |
二、组方依据 | 第24-29页 |
结论 | 第29-3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0-31页 |
致谢 | 第31-32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32-34页 |
个人简历 | 第3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