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居放牧条件下的轮牧方式与克氏针茅草原群落的对应变化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1 引言 | 第11-15页 |
·研究问题与意义 | 第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1-14页 |
·国外研究进展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研究进展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4-15页 |
2 研究区区域特征与研究方法、研究框架 | 第15-19页 |
·区域特征 | 第15-17页 |
·研究区域概况 | 第15-16页 |
·阿拉坦陶高图嘎查概况 | 第16页 |
·锡林郭勒盟国家自然保护区概况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·文献检索 | 第17页 |
·野外调查方法 | 第17页 |
·样方实验与分析法 | 第17-18页 |
·数理统计法 | 第18页 |
·对比分析法 | 第18页 |
·研究框架 | 第18-19页 |
3 数据分析 | 第19-34页 |
·调研牧户的放牧方式与牲畜变化 | 第19-21页 |
·调研牧户草群动态变化与特征分析 | 第21-32页 |
·草场样地能见植物种类变化 | 第21-22页 |
·草群相对值变化与分析 | 第22-32页 |
·群落植物相对高度变化 | 第22-23页 |
·群落植物相对盖度变化 | 第23-25页 |
·群落植物相对密度变化 | 第25-27页 |
·草群优势度变化与分析 | 第27-29页 |
·同一年度两季草场的样地优势度变化比较 | 第29-32页 |
·对比样特征 | 第32-34页 |
4 草场变化问题与原因 | 第34-38页 |
·草场群落变化问题 | 第34页 |
·草场群落变化原因分析 | 第34-38页 |
·自然原因分析 | 第34-37页 |
·人为原因分析 | 第37-38页 |
5 结论 | 第38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2页 |
致谢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