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5页 |
·双水相蛋白质分离和酶促反应 | 第12-15页 |
·双水相系统概述 | 第12页 |
·双水相系统原理 | 第12-14页 |
·双水相系统特点 | 第14页 |
·双水相分离蛋白质和酶促反应研究进展 | 第14-15页 |
·微流控双水相技术 | 第15-20页 |
·微流控技术概述 | 第15-16页 |
·微流控芯片制作 | 第16-17页 |
·微流控技术特点 | 第17页 |
·微流控技术研究进展 | 第17-18页 |
·微流控双水相特点 | 第18-19页 |
·微流控双水相研究进展 | 第19-20页 |
·微流控多相流体的流型及其界面 | 第20-23页 |
·平行流流型 | 第20-21页 |
·液滴流流型 | 第21-23页 |
·环隙流流型 | 第23页 |
·本课题研究意义与内容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流型研究与微流控装置的制作 | 第25-35页 |
·引言 | 第25页 |
·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25-26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5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25-26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6-27页 |
·微流控平行流装置制作方法 | 第26页 |
·微流控环隙流装置制作方法 | 第26-27页 |
·微流控装置罗丹明溶液层流实验 | 第27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27-34页 |
·微流控平行流装置设计与制作 | 第27-29页 |
·微流控环隙流装置设计与制作 | 第29-30页 |
·微流控装置层流结果分析 | 第30-3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三章 微流控环隙流双水相萃取蛋白质研究 | 第35-48页 |
·引言 | 第35页 |
·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35-36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35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35-36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6-37页 |
·BSA检测方法 | 第36页 |
·BSA标准曲线的制作 | 第36页 |
·微流控双水相层流实验 | 第36页 |
·微流控双水相萃取BSA方法 | 第36-37页 |
·烧杯双水相萃取BSA方法 | 第37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7-47页 |
·BSA标准曲线 | 第37-38页 |
·微流控双水相层流结果分析 | 第38-40页 |
·样品浓度对微流控双水相萃取BSA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·流量对微流控双水相萃取BSA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·传质时间对微流控双水相萃取BSA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·循环次数对微流控双水相萃取BSA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·微流控与烧杯萃取效果对比 | 第44-4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四章 微流控环隙流双水相脲酶酶促反应研究 | 第48-61页 |
·引言 | 第48页 |
·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48-49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48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48-49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9-50页 |
·双水相脲酶分配实验 | 第49页 |
·碳酸铵标准曲线的制作 | 第49页 |
·微流控双水相层流实验 | 第49页 |
·微流控双水相脲酶酶促反应 | 第49-50页 |
·烧杯双水相脲酶酶促反应 | 第5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0-59页 |
·脲酶在PEG4000/DEX40000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 | 第50-51页 |
·碳酸铵标准曲线 | 第51-52页 |
·微流控双水相层流结果分析 | 第52-54页 |
·底物浓度对微流控双水相脲酶反应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·流量对微流控双水相酶促反应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·接触时间对微流控双水相酶促反应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·微流控与烧杯酶促反应对比 | 第57-5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结论 | 第61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72页 |
附录 | 第72-7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