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第1部分 导论 | 第10-16页 |
·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1-13页 |
·农村金融生态内涵及其理论 | 第11-12页 |
·金融共生理论 | 第12-13页 |
·正规制度与非正规制度 | 第13页 |
·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 | 第13页 |
·本文的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·金融生态分析 | 第13页 |
·理论与实证相结合 | 第13-14页 |
·本文的研究思路 | 第14页 |
·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| 第14-16页 |
·本文的创新点 | 第14-15页 |
·本文的不足之处 | 第15-16页 |
第2部分 文献综述 | 第16-18页 |
·国内研究 | 第16-17页 |
·国外研究 | 第17-18页 |
第3部分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体系的现状 | 第18-23页 |
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历程 | 第18-20页 |
·我国农村金融制度体系的现状 | 第20-23页 |
第4部分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体系的生态分析 | 第23-28页 |
·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共生分析 | 第23-25页 |
·农村金融制度体系的生态缺陷 | 第25-28页 |
第5部分 我国农村金融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效率评价 | 第28-38页 |
·正规金融效率评价:协整分析与格兰杰因果检验 | 第28-33页 |
·数据选取和模型选择 | 第28页 |
·计量分析 | 第28-32页 |
·总结 | 第32-33页 |
·非正规金融效率评价 | 第33-35页 |
·农村金融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评价 | 第35-38页 |
第6部分 农村金融生态系统优化路径 | 第38-42页 |
·加快生态主体多元建设,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 | 第38页 |
·推进政策扶持机制创新,建立鼓励金融机构支持"三农"的长效机制 | 第38-39页 |
·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的法制环境 | 第39页 |
·健全农村金融有效运行的信用环境 | 第39-40页 |
·倡导适度有效的差异化监管 | 第40-42页 |
附录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6页 |
致谢 | 第46-47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