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导言 | 第9-13页 |
第一章 五四问题剧的理论源头:萧伯纳的“易卜生主义” | 第13-25页 |
第一节 主观的论断:对“讨论”的关注 | 第13-19页 |
第二节 被忽视的声音:对“人”的关注 | 第19-25页 |
第二章 五四问题剧的理论指引:胡适的“易卜生主义” | 第25-38页 |
第一节 时代的强音:对“问题”的关注 | 第26-31页 |
第二节 被掩盖的声音:对艺术的关注 | 第31-38页 |
第三章 “易卜生主义”对五四问题剧创作的影响 | 第38-49页 |
第一节 五四问题剧的创作模式:“娜拉戏”的“出走”模式 | 第38-44页 |
第二节《终身大事》与《玩偶之家》比较:“笨拙”的模仿 | 第44-49页 |
结语 | 第49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1页 |
科研成果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