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能交通道口的实时流量监测单元研究与开发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-12页 |
·引言 | 第10页 |
·智能交通系统 | 第10-11页 |
·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交通道口的自然状况分析 | 第12-13页 |
·交通流量监测 | 第13-15页 |
·线圈检测方式 | 第13页 |
·视频检测方式 | 第13页 |
·微波雷达检测技术 | 第13-14页 |
·超声波检测方式 | 第14页 |
·激光检测方式 | 第14页 |
·红外检测方式 | 第14页 |
·各种检测技术的比较 | 第14-15页 |
·单元的特点及研究意义 | 第15-17页 |
·本设计采用的交通信息采集单元 | 第15-16页 |
·设计功能特点 | 第16-17页 |
·论文安排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智能交通道口实时流量监测单元的总体架构 | 第18-21页 |
·单元各部分的构成 | 第18-19页 |
·每个单元的工作流程 | 第19-21页 |
第3章 相关算法及峰值搜索算法 | 第21-29页 |
·相关算法 | 第21-22页 |
·实时流量测量方法 | 第22-26页 |
·车速的测量 | 第22-24页 |
·加噪声后的信号 | 第24-25页 |
·对实际车量进行分析 | 第25-26页 |
·车型的测量 | 第26页 |
·车型按轴距分类 | 第26页 |
·求轴距的方法 | 第26页 |
·峰值搜索 | 第26-27页 |
·测量参数的确定 | 第27-29页 |
第4章 ARM11下算法的C语言实现 | 第29-43页 |
·ARM11简介及平台搭建 | 第29-35页 |
·处理器的功能及特性 | 第29-30页 |
·开发环境的搭建 | 第30-32页 |
·AD的功能及使用 | 第32-35页 |
·快速傅里叶变换( FFT ) | 第35-40页 |
·离散傅里叶变换 | 第35页 |
·按时间抽取的基 2FFT 算法 | 第35-38页 |
·程序说明 | 第38-40页 |
·互相关运算 | 第40-42页 |
·互相关算法流程 | 第40-41页 |
·互相关算法在ARM-Linux上的实现 | 第41-4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5章 传感器与测量电路 | 第43-52页 |
·电容式传感器 | 第43-45页 |
·电容器的结构与原理 | 第43页 |
·两种电容传感器的对比 | 第43-45页 |
·芯片介绍及电路设计 | 第45-52页 |
·CAV444 | 第45-46页 |
·AM402 | 第46-47页 |
·电路图以及电路中各参数的确定 | 第47-52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5页 |
作者简介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5-56页 |
致谢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