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与管理研究
摘要 | 第1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5页 |
·选题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3页 |
·本文内容框架 | 第13-14页 |
·本文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银行操作风险及其管理的一般性分析 | 第15-21页 |
·操作风险的概念 | 第15-17页 |
·巴塞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界定 | 第16页 |
·部分国外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定义 | 第16-17页 |
·巴塞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分类 | 第17页 |
·国内外理论界研究现状 | 第17-21页 |
·国外理论界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·国内理论界研究现状 | 第19-21页 |
第三章 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现状 | 第21-37页 |
·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特点 | 第21-28页 |
·某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| 第28-37页 |
·损失事件总体情况 | 第28-29页 |
·损失事件的类型分布 | 第29-31页 |
·损失事件的机构分布 | 第31-33页 |
·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的专业分布 | 第33-34页 |
·因操作风险引发的典型案件 | 第34-37页 |
第四章 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分析 | 第37-45页 |
·制度层面因素 | 第37-41页 |
·委托代理理论 | 第37-38页 |
·制度层面因素 | 第38-41页 |
·操作层面因素 | 第41-43页 |
·操作风险管理架构不尽合理 | 第41页 |
·操作风险管理技术相对落后 | 第41-42页 |
·操作风险管理人才较为缺乏 | 第42-43页 |
·外部环境因素 | 第43-45页 |
·传统的经营格局和监管理念 | 第43页 |
·其他制约因素 | 第43-45页 |
第五章 加强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 | 第45-55页 |
·提高国有银行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| 第45-48页 |
·解决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代理链过长问题 | 第45-46页 |
·进一步优化产权结构 | 第46-47页 |
·加强董事会建设 | 第47页 |
·强化监事会的作用及其独立性 | 第47页 |
·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 | 第47-48页 |
·进一步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| 第48-52页 |
·理清操作风险管理层级模块 | 第48-49页 |
·明确操作风险管理基本原则 | 第49页 |
·构建操作风险管理机构框架 | 第49-51页 |
·细化操作风险识别流程 | 第51-52页 |
·建立良好的操作风险管理环境 | 第52-55页 |
·培育良好的内部风险文化 | 第52-53页 |
·持续改进外部监管工作 | 第53页 |
·优化社会信用环境 | 第53-55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