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7-14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7页 |
二、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7-8页 |
(一) 研究目的 | 第7-8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8页 |
三、核心概念界定 | 第8-9页 |
(一) TAFE、TAFE学院 | 第8-9页 |
(二) 高职、高职学院 | 第9页 |
(三) 高职学院教师、教师比较研究 | 第9页 |
四、文献综述 | 第9-13页 |
(一) 澳大利亚TAFE学院教师研究的文献综述 | 第9-11页 |
(二) 中国高职学院教师研究的文献综述 | 第11-13页 |
五、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3页 |
六、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澳中“两种”高职学院教师培养比较 | 第14-21页 |
一、澳大利亚TAFE学院教师培养 | 第14-16页 |
(一) 澳大利亚TAFE学院教师培养目标 | 第14-15页 |
(二) 澳大利亚TAFE学院教师培养模式 | 第15-16页 |
(三) 澳大利亚TAFE学院教师培养课程 | 第16页 |
二、中国高职学院教师培养 | 第16-18页 |
(一) 中国高职学院教师培养目标 | 第16-17页 |
(二) 中国高职学院教师培养模式 | 第17-18页 |
(三) 中国高职学院教师培养课程 | 第18页 |
三、澳中“两种”高职学院教师培养比较 | 第18-21页 |
(一) 澳大利亚TAFE学院教师培养特 | 第19页 |
(二) 中国高职学院教师培养特点 | 第19页 |
(三) 教师培养比较 | 第19-21页 |
第三章 澳中“两种”高职学院教师任职资格、录用与结构比较 | 第21-36页 |
一、教师任职资格比较 | 第21-26页 |
(一) 澳大利亚TAFE学院教师任职资格 | 第21-24页 |
(二) 中国高职学院教师任职资格 | 第24-25页 |
(三) 两国“两种”高职学院教师任职资格比较 | 第25-26页 |
二、教师录用比较 | 第26-29页 |
(一) 澳大利亚TAFE学院教师录用 | 第26-27页 |
(二) 中国高职学院教师录用 | 第27-28页 |
(三) 两国“两种”高职学院教师录用比较 | 第28-29页 |
三、教师结构比较 | 第29-36页 |
(一) 澳大利亚TAFE学院教师结构 | 第29-30页 |
(二) 中国高职学院教师结构 | 第30-35页 |
(三) 两国“两种”高职学院教师结构比较 | 第35-36页 |
第四章 澳中“两种”高职学院教师培训比较 | 第36-46页 |
一、澳大利亚TAFE学院教师培训 | 第36-41页 |
(一) 澳大利亚TAFE学院教师培训机构 | 第36页 |
(二) 澳大利亚TAFE学院教师培训内容 | 第36-38页 |
(三) 澳大利亚TAFE学院教师培训方式 | 第38-41页 |
二、中国高职学院教师培训 | 第41-44页 |
(一) 中国高职学院教师培训机构 | 第41-42页 |
(二) 中国高职学院教师培训内容 | 第42-43页 |
(三) 中国高职学院教师培训方式 | 第43-44页 |
三、两国“两种”高职学院教师培训比较 | 第44-46页 |
(一) 澳大利亚TAFE学院教师培训特点 | 第44-45页 |
(二) 中国高职学院教师培训特点 | 第45页 |
(三) 教师培训比较 | 第45-46页 |
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| 第46-49页 |
一、研究结论 | 第46页 |
二、澳大利亚TAFE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对我国高职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 | 第46-49页 |
(一) 建立比例合理的师资结构,加快“双师型”师资队伍建设 | 第46-47页 |
(二) 制定严格的教师任职资格标准,把好教师入职关 | 第47页 |
(三) 制定人力资源规划,完善教师的录用 | 第47页 |
(四) 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,促进教师专业化 | 第47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
致谢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