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村矿S61#回风上山底臌控制技术研究
致谢 | 第1-5页 |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20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7页 |
·关于底臌机理的研究 | 第11-13页 |
·关于底臌控制技术的研究 | 第13-17页 |
·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7页 |
·技术经济指标 | 第17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7-20页 |
2 煤岩力学性质及底板岩石矿物成分测试 | 第20-34页 |
·工程概况 | 第20-21页 |
·采样地点、方法及主要实验设备、仪器 | 第21页 |
·岩石试样的规格、数量及含水状态 | 第21页 |
·岩石物理力学参数测定结果 | 第21-23页 |
·巷道围岩岩体力学参数换算 | 第23-28页 |
·岩体地质力学分类(CSIR 分类) | 第23-24页 |
·岩样力学参数统计 | 第24-25页 |
·岩体强度参数计算 | 第25-28页 |
·底板岩石的矿物成分测定 | 第28-3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2-34页 |
3 S61#回风上山底臌机理及控制技术的数值分析 | 第34-46页 |
·FLAC3D 原理简介 | 第34页 |
·数值分析模型建立 | 第34-36页 |
·数值结果分析 | 第36-43页 |
·原支护形式下数值分析 | 第36-40页 |
·采取不同控制底臌措施后的数值分析 | 第40-4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3-46页 |
4 S61#回风上山底臌控制技术的相似模拟分析 | 第46-74页 |
·相似模拟实验设计 | 第46-51页 |
·相似条件和相似材料 | 第46-47页 |
·支护条件 | 第47页 |
·实验装置 | 第47-48页 |
·测试手段 | 第48-49页 |
·测点布置 | 第49-51页 |
·原有支护形式下的巷道变形特征分析 | 第51-57页 |
·位移测试结果分析 | 第51-55页 |
·围岩移动演化特征分析 | 第55-57页 |
·钻孔卸压支护方式下的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分析 | 第57-65页 |
·应力测试结果分析 | 第57-60页 |
·位移测试结果分析 | 第60-63页 |
·围岩移动演化特征分析 | 第63-65页 |
·联合治理方案下的巷道围岩破坏分析 | 第65-72页 |
·垂直应力测试结果分析 | 第65-68页 |
·位移测试结果分析 | 第68-71页 |
·围岩移动演化特征分析 | 第71-7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2-74页 |
5 现场工业试验 | 第74-84页 |
·试验地点概况 | 第74页 |
·现场试验方案设计 | 第74-75页 |
·施工时间确定 | 第74-75页 |
·支护方案设计 | 第75页 |
·巷道稳定性观测 | 第75-84页 |
·测站布置与观测 | 第76-77页 |
·观测结果 | 第77-84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84-86页 |
·主要工作 | 第84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84-85页 |
·今后工作展望 | 第85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-90页 |
作者简历 | 第90-91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