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1 前言 | 第10-16页 |
| 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文献综述 | 第11-16页 |
| ·氮肥后移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效果及机理 | 第11-12页 |
| ·氮肥后移的增产效果及机理 | 第12-14页 |
| ·不同品种对氮肥后移的反应 | 第14-16页 |
| 2 材料与方法 | 第16-19页 |
| ·供试材料 | 第16页 |
| ·试验设计与田间管理 | 第16页 |
| ·调查测定项目及方法 | 第16-18页 |
| ·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 | 第16-17页 |
| ·分蘖动态 | 第17页 |
| ·干物质积累量测定 | 第17页 |
| ·株叶型的测定 | 第17页 |
| ·水稻茎秆形态生理特性的测定 | 第17页 |
| ·冠层结构的测定 | 第17页 |
| ·物质转运及氮的相关测定 | 第17-18页 |
| ·产量及产量构成调查 | 第18页 |
| ·数据处理及分析 | 第18-19页 |
| 3 结果与分析 | 第19-45页 |
| ·氮肥后移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分蘖消长和冠层结构的影响 | 第19-25页 |
| ·氮肥后移对茎蘖动态的影响 | 第19-20页 |
| ·对冠层结构的影响 | 第20-25页 |
| ·对茎秆节间特性的影响 | 第25-30页 |
| ·对茎秆粗度的影响 | 第25页 |
| ·对茎秆厚度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| ·对节间充实度的影响 | 第26-29页 |
| ·对穗下节间的影响 | 第29页 |
| ·对基部节间长度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| ·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| 第30-35页 |
| ·氮肥后移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| ·氮肥后移对干物质的分配的影响 | 第31-35页 |
| ·对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 | 第35-41页 |
| ·对不同品种各生育期植株氮素积累量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| ·各器官在不同生育期吸氮量占总吸氮量比例 | 第36-38页 |
| ·植株不同器官的氮素转运 | 第38-39页 |
| ·氮素干物质生产率 | 第39-40页 |
| ·氮素利用 | 第40-41页 |
| ·氮肥后移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| 第41-45页 |
| ·氮肥后移对产量的影响 | 第41-43页 |
| ·氮肥后移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| 4. 讨论 | 第45-50页 |
| ·氮肥后移对不同籼稻品种群体质量的影响 | 第45-48页 |
| ·氮肥后移对不同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| 致谢 | 第50-5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1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