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6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目的与内容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2-14页 |
第二章 美术馆概述 | 第14-24页 |
·美术馆的概念 | 第14-15页 |
·西方美术馆历史简述 | 第15-18页 |
·中国美术馆发展概况 | 第18-19页 |
·国内四座美术馆的概况 | 第19-23页 |
·中国美术馆 | 第19页 |
·今日美术馆 | 第19-20页 |
·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| 第20-21页 |
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| 第21-22页 |
·选取四座美术馆的原因和依据 | 第22-23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公共性的阐述和分析 | 第24-28页 |
·公共性概念 | 第24页 |
·公共性在社会学上的不同看法 | 第24-26页 |
·建筑空间中的公共性定义 | 第26-27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四章 美术馆的空间功能配置对公共性的影响 | 第28-38页 |
·空间的等同性 | 第28-31页 |
·圣彼得教堂不同平面的比较 | 第28-29页 |
·金泽当代美术馆、“玻璃宫”与中国国家美术馆的比较 | 第29-31页 |
·美术馆的功能混合与空间的同时性 | 第31-34页 |
·空间的同时性 | 第31-32页 |
·同时性的两个层面 | 第32-33页 |
·广东美术馆二期与今日美术馆比较 | 第33-34页 |
·共同体的想象与公共性的建立 | 第34-37页 |
·共同体的想象的基础 | 第34-35页 |
·公共性与共同体想象的关系 | 第35-36页 |
·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与今日美术馆的比较 | 第36-37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五章 美术馆流线与人的运动对公共性的影响 | 第38-45页 |
·美术馆的观众分类及特点 | 第38-39页 |
·美术馆的流线类型 | 第39-40页 |
·人的运动与公共性的关系 | 第40-44页 |
·美术馆流线对等级的建立与消解 | 第40-41页 |
·美术馆空间的通过性 | 第41-42页 |
·美术馆的接近方式 | 第42-4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六章 看与被看的空间机制对公共性的影响 | 第45-54页 |
·彩绘柱廊作为一种看与被看的对话空间机制 | 第45-48页 |
·关于彩绘柱廊 | 第45页 |
·彩绘柱廊—对话空间机制原型 | 第45-46页 |
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中国国家美术馆大厅的比较 | 第46-48页 |
·边沁的全景式监狱作为一种看的规训空间机制 | 第48-50页 |
·关于边沁的全景敞视监狱 | 第48页 |
·艺术品的阅读与公共性的矛盾 | 第48-49页 |
·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与十和田市美术馆比较 | 第49-50页 |
·帕提农神庙作为一种看的展示空间机制 | 第50-53页 |
·帕提农神庙与哈德良时期的万神庙不同的呈现方式 | 第50-51页 |
·帕提农神庙作为一种展示机制 | 第51-52页 |
·中国国家美术馆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比较 | 第52-53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结语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6页 |
文中引用部分 | 第55-56页 |
附录A | 第56-60页 |
图片来源 | 第56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