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33页 |
·燃油深度脱硫的必然趋势 | 第11-12页 |
·氧化脱硫研究进展 | 第12-22页 |
·过氧化氢氧化脱硫法 | 第12-19页 |
·有机氧化剂氧化脱硫法 | 第19-20页 |
·光催化氧化脱硫法 | 第20-22页 |
·等离子体液相氧化脱硫法 | 第22页 |
·杂多化合物简介 | 第22-30页 |
·杂多化合物的结构及其特点 | 第23-25页 |
·杂多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| 第25页 |
·杂多化合物的催化特性 | 第25-29页 |
·杂多化合物的催化反应 | 第29-30页 |
·小结 | 第30页 |
·小结 | 第30-31页 |
·本课题研究内容 | 第31-33页 |
第二章 多酸化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| 第33-40页 |
·多酸化合物的制备 | 第33-35页 |
·主要试剂和药品 | 第33-34页 |
·主要实验仪器 | 第34页 |
·样品的制备 | 第34-35页 |
·多酸催化新体系的表征与分析 | 第35-40页 |
·分析仪器 | 第35页 |
·样品的表征与分析 | 第35-40页 |
第三章 不同结构杂多化合物对含硫化合物脱硫性能研究 | 第40-55页 |
·实验仪器与方法 | 第40-42页 |
·主要实验仪器与试剂 | 第40-41页 |
·实验方法与评价体系 | 第41-42页 |
·Keggin结构杂多化合物对含硫化合物的脱除 | 第42-43页 |
·Dawson结构杂多化合物对含硫化合物的脱除 | 第43-48页 |
·催化剂的选择 | 第43-44页 |
·影响催化氧化脱硫率的反应条件 | 第44-47页 |
·其他含硫化合物 | 第47-48页 |
·缺位结构杂多化合物对含硫化合物的脱除 | 第48-54页 |
·催化剂的选择 | 第49-50页 |
·影响催化氧化脱硫的反应条件 | 第50-53页 |
·其他含硫化合物 | 第53-5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四章 复合型杂多化合物对含硫化合物脱硫性能研究 | 第55-66页 |
·硅胶负载型杂多酸铯盐对含硫化合物的脱除 | 第55-59页 |
·催化剂的选择 | 第55-56页 |
·影响催化氧化脱硫的反应条件 | 第56-59页 |
·笼中船型杂多酸对DBT的脱除 | 第59-65页 |
·催化剂的选择 | 第59-61页 |
·影响催化氧化脱硫的反应条件 | 第61-6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五章 杂多化合物对真实油品脱硫性能研究 | 第66-69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66-67页 |
·主要仪器和试剂 | 第66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66-67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67-68页 |
·缺位结构杂多化合物体系 | 第67页 |
·硅胶负载型杂多化合物体系 | 第67页 |
·沸石包裹型杂多化合物体系 | 第67-6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结论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成果 | 第75-76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