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--基于扬州地区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实证调查
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6页 |
1 绪论 | 第6-10页 |
·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6-7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6-7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7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7-8页 |
·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| 第8-9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8页 |
·结构安排 | 第8-9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9-10页 |
·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访谈法结合 | 第9页 |
·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| 第9-10页 |
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与研究现状 | 第10-19页 |
·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| 第10页 |
·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·国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发展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 | 第12页 |
·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框架的比较 | 第12-13页 |
·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及五要素分析 | 第13-18页 |
·内部控制环境 | 第14-15页 |
·风险识别与评估 | 第15页 |
·内部控制活动 | 第15-16页 |
·信息与交流 | 第16-17页 |
·监督与评价 | 第17-18页 |
·简要述评 | 第18-19页 |
3 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问卷设计及数据分析 | 第19-28页 |
·调查问卷设计 | 第19-21页 |
·调查问卷发放对象及回收说明 | 第21-23页 |
·调查问卷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23-26页 |
·调查问卷效度与信度检验 | 第26-28页 |
·信度检验 | 第26-27页 |
·效度检验 | 第27-28页 |
4 扬州地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实证分析 | 第28-40页 |
·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分析 | 第28-37页 |
·内部控制环境 | 第28-30页 |
·风险评估与监督 | 第30-31页 |
·控制措施 | 第31-33页 |
·信息交流与沟通 | 第33-35页 |
·加权综合评价分析 | 第35-37页 |
·基于实地访谈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分析 | 第37-40页 |
5 扬州地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剖析 | 第40-48页 |
·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环境分析 | 第40-41页 |
·控制文化有效性低 | 第40-41页 |
·国有银行内审人员投入力度低 | 第41页 |
·风险评估与监督有效性分析 | 第41-45页 |
·风险量化方法落后 | 第42页 |
·风险控制点不全面 | 第42-43页 |
·风险认识不足 | 第43-44页 |
·监督措施落后,责任追究制度形同虚设 | 第44-45页 |
·控制活动问题有效性分析 | 第45-47页 |
·农业银行与农商行及村镇银行等授信管控不充分 | 第45页 |
·制衡管理失效,各项制度实施不到位 | 第45-47页 |
·信息交流与沟通有效性分析 | 第47-48页 |
·国有银行信息沟通有效性低 | 第47页 |
·邮储银行等信息化控制条件落后 | 第47-48页 |
6 提升扬州地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对策 | 第48-52页 |
·构建良好内部控制环境,注重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 | 第48-49页 |
·加强审计委员会和内控委员会的参与度 | 第48页 |
·加强国有银行内部控制文化的塑造 | 第48页 |
·注重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 | 第48-49页 |
·健全风险评估体系,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系统 | 第49页 |
·加大控制措施的执行力度 | 第49-50页 |
·加强授信系统及各项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 | 第49-50页 |
·加强邮银合作,提升代理营业机构风险管理水平 | 第50页 |
·完善信息交流与沟通机制,健全IT系统建设 | 第50-51页 |
·完善沟通交流机制 | 第50页 |
·完善IT系统建设,为业务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| 第50-51页 |
·完善监督与评价机制,加大责任追究制度 | 第51-52页 |
·完善监督措施 | 第51页 |
·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| 第51页 |
·注重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 | 第51-52页 |
7 研究展望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7页 |
附录 | 第57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0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