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联网产品交互设计中反馈机制的研究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目录 | 第5-7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7-17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背景 | 第7-10页 |
| ·理论背景 | 第7-9页 |
| ·社会背景 | 第9-10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| 第10-14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| 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| ·创新点 | 第14-15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5-16页 |
| ·论文框架 | 第16-17页 |
| 第2章 互联网产品的界定和相关理论的概述 | 第17-24页 |
| ·概念界定 | 第17-18页 |
| ·互联网产品 | 第17页 |
| ·反馈机制 | 第17-18页 |
| ·交互设计的相关理论 | 第18-20页 |
| ·交互设计的定义及发展 | 第18-19页 |
| ·互联网产品中的交互设计 | 第19-20页 |
| ·反馈机制的相关理论 | 第20-24页 |
| ·反馈机制的概念和分类 | 第20-21页 |
| ·反馈机制的作用和意义 | 第21-24页 |
| 第3章 互联网产品中反馈机制的现阶段问题及分析 | 第24-51页 |
| ·不同类型反馈的研究分析 | 第24-34页 |
| ·视觉反馈 | 第24-28页 |
| ·听觉反馈 | 第28-31页 |
| ·触觉反馈 | 第31-33页 |
| ·嗅觉反馈 | 第33页 |
| ·味觉反馈 | 第33-34页 |
| ·影响反馈机制的相关因素分析 | 第34-46页 |
| ·认知特征因素分析 | 第34-40页 |
| ·可行性因素分析 | 第40-45页 |
| ·信息不对称因素分析 | 第45-46页 |
| ·现阶段反馈机制的问题及分析 | 第46-51页 |
| ·视觉反馈过载 | 第46-48页 |
| ·听觉反馈应用不当 | 第48页 |
| ·触觉、嗅觉和味觉反馈应用过少 | 第48-49页 |
| ·反馈体验不良 | 第49-51页 |
| 第4章 基于反馈机制的反馈模型及设计原则 | 第51-63页 |
| ·反馈机制模型 | 第51-56页 |
| ·反馈流程分析 | 第51-53页 |
| ·相关因素分析 | 第53-54页 |
| ·反馈机制模型 | 第54-56页 |
| ·基于反馈机制的设计原则 | 第56-63页 |
| ·掌控时间及用户心理原则 | 第56-57页 |
| ·有效、准确及避免粗暴原则 | 第57页 |
| ·使用丰富的非模态视觉反馈 | 第57-59页 |
| ·边界视觉设计原则 | 第59页 |
| ·合理使用正面听觉反馈 | 第59-60页 |
| ·耳标、听标的设计原则 | 第60-61页 |
| ·触觉反馈设计原则 | 第61-62页 |
| ·嗅觉、味觉反馈设计原则 | 第62-63页 |
| 第5章 设计实例 | 第63-77页 |
| ·设计流程 | 第63-71页 |
| ·确认设计需求 | 第63-64页 |
| ·竞品分析 | 第64-66页 |
| ·交互方案设计 | 第66-71页 |
| ·产品最终效果 | 第71-72页 |
| ·反馈方式分析及反馈设备概念设计 | 第72-76页 |
| ·反馈方式分析 | 第72-75页 |
| ·反馈设备概念设计-ifeedback | 第75-76页 |
| ·设计分析及展望 | 第76-77页 |
|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7-78页 |
| 致谢 | 第78-7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9-82页 |
| 附录Ⅰ: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82-83页 |
| 附录Ⅱ:互联网产品的反馈机制调查问卷 | 第83-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