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-11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1-26页 |
| ·自组装技术 | 第13-21页 |
| ·自组装技术的发展及其研究现状 | 第13-18页 |
| ·自组装技术在摩擦学方面的应用 | 第18-21页 |
| ·表面织构技术 | 第21-22页 |
| ·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22-26页 |
| 第2章 实验原理、方法及实验设备 | 第26-33页 |
| ·基底的预处理 | 第26页 |
| ·表面清洗 | 第26页 |
| ·表面氧化层的去除 | 第26页 |
| ·氧化物薄膜的制备 | 第26-27页 |
| ·氧化锌薄膜的制备 | 第26-27页 |
| ·氧化亚铜薄膜的制备 | 第27页 |
| ·自组装薄膜的制备 | 第27-28页 |
| ·实验仪器与设备 | 第28-33页 |
| ·薄膜制备设备 | 第28页 |
| ·薄膜性能表征设备 | 第28-33页 |
| 第3章 锌表面硅烷类超疏水薄膜摩擦学性能的研究 | 第33-41页 |
| ·前言 | 第33-34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34-35页 |
| ·材料 | 第34页 |
| ·超疏水薄膜的制备 | 第34页 |
| ·薄膜性能的表征 | 第34-35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35-4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| 第4章 锌表面硬脂酸薄膜的摩擦学性能的研究 | 第41-52页 |
| ·前言 | 第41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41-42页 |
| ·薄膜的制备 | 第41页 |
| ·薄膜的表征 | 第41-42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42-51页 |
| ·样品表面的润湿性 | 第42-44页 |
| ·样品的形貌表征 | 第44-46页 |
| ·表面硬脂酸薄膜的红外光谱 | 第46-47页 |
| ·样品表面硬脂酸薄膜的摩擦学特性 | 第47-5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| 第5章 铜表面硬脂酸高疏水薄膜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的研究 | 第52-61页 |
| ·前言 | 第52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52-53页 |
| ·薄膜的制备 | 第52页 |
| ·薄膜性能的表征 | 第52-53页 |
| 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53-59页 |
| ·金属铜表面 Cu_2O 薄膜的表征 | 第53-55页 |
| ·样品表面硬脂酸薄膜的表征 | 第55-56页 |
| ·摩擦学性能 | 第56-58页 |
| ·作用机理 | 第58-59页 |
| ·改变预处理条件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| 第6章 铜表面有机磷酸高疏水薄膜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的研究 | 第61-73页 |
| ·前言 | 第61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61-62页 |
| ·材料 | 第61-62页 |
| ·薄膜的制备 | 第62页 |
| ·薄膜性能的表征 | 第62页 |
| 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62-70页 |
| ·IR 表征 | 第65-66页 |
| ·摩擦学性能的表征 | 第66-70页 |
| ·烷基磷酸分子结构的影响 | 第70-7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1-73页 |
| 结论 | 第73-7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5-84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4-85页 |
| 致谢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