缓倾斜薄煤层沿空留巷下Y型通风及矸沙填充技术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1 绪论 | 第9-19页 |
| ·问题的提出 | 第9-10页 |
| ·沿空留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| ·国内沿空留巷技术 | 第10-12页 |
| ·国外沿空留巷技术 | 第12-13页 |
| ·Y 型通风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| ·矿井常用通风方式及其比较 | 第13-15页 |
| ·两进一回下 Y 型通风的特点及瓦斯分布 | 第15-16页 |
| ·下 Y 型通风相关技术要求 | 第16-17页 |
| ·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18-19页 |
| 2 沿空留巷围岩活动规律 | 第19-31页 |
| ·缓倾斜薄煤层沿空留巷开采的特点 | 第19-20页 |
| ·采场上覆岩层的运动和发展的基本特征 | 第20-25页 |
| ·上覆岩层的垮落形式 | 第20-22页 |
| ·围岩活动的分期规律和空间特征 | 第22-25页 |
| ·缓倾斜薄煤层沿空留巷支护荷载规律 | 第25-26页 |
| ·巷旁支护阻力计算 | 第26-28页 |
| ·巷旁支护体可缩量确定 | 第28-2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9-31页 |
| 3 沿空留巷支护设计与数值模拟 | 第31-49页 |
| ·沿空留巷支护方式 | 第31-32页 |
| ·沿空留巷巷内支护主要方式 | 第31页 |
| ·沿空留巷巷旁支护主要方式 | 第31-32页 |
| ·工程概况 | 第32-33页 |
| ·工作面条件 | 第32页 |
| ·顶底板情况 | 第32-33页 |
| ·基本地质参数 | 第33-36页 |
| ·沿空留巷支护方案设计 | 第36-39页 |
| ·巷内支护设计 | 第36-37页 |
| ·巷旁支护设计 | 第37-39页 |
| ·UDEC 数值模拟分析 | 第39-48页 |
| ·UDEC 软件概述 | 第39-41页 |
| ·UDEC 软件应用特点 | 第41-43页 |
| ·采矿工程数值模拟基本步骤 | 第43页 |
| ·数值计算模型建立 | 第43-44页 |
| ·模型本构关系及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 | 第44-45页 |
| ·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| 第45-4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| 4 通风方案设计 | 第49-53页 |
| ·控制漏风 | 第50页 |
| ·工作面风量计算 | 第50-5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| 5 工程实践 | 第53-63页 |
| ·矿压观测设计及结果分析 | 第53-57页 |
| ·矿压观测设计 | 第53-54页 |
| ·矿压观测结果及分析 | 第54-57页 |
| ·通风观测设计及结果分析 | 第57-60页 |
| ·通风观测设计 | 第57-58页 |
| ·通风观测结果及分析 | 第58-60页 |
| ·下行式 Y 型通风及矸沙填充沿空留巷效果分析 | 第60-62页 |
| ·沿空留巷效果 | 第60-61页 |
| ·通风效果 | 第61-62页 |
| ·经济效益 | 第6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| 6 结论与建议 | 第63-65页 |
| ·主要结论 | 第63-64页 |
| ·建议与展望 | 第64-65页 |
| 致谢 | 第65-6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6-69页 |
| 附录 | 第69页 |
| A.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