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1. 前言 | 第10-14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·主要内容 | 第11-12页 |
·本文可能的创新 | 第12-13页 |
·本文的不足之处 | 第13-14页 |
2. 文献综述 | 第14-19页 |
·小额贷款的经济后果研究 | 第14-15页 |
·小额贷款的风险控制研究 | 第15页 |
·农村小额贷款信用风险评价研究 | 第15-19页 |
3. 联保模式下的农村小额贷款理论及国内外实践 | 第19-26页 |
·联保模式下的农村小额贷款理论 | 第19-22页 |
·农户联保贷款的相关概念 | 第19-20页 |
·农户联保贷款运行机制 | 第20页 |
·联保模式一的农村小额贷款运作优势分析 | 第20-22页 |
·国际农村小额贷款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| 第22-24页 |
·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 | 第22-23页 |
·印尼人民银行 | 第23-24页 |
·联保模式下的农村小额贷款在我国的实践 | 第24-26页 |
4. 联保模式下农村小额贷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| 第26-43页 |
·现有评价体系的不足和改进思路 | 第26-27页 |
·现有农户小额贷款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 | 第26-27页 |
·改进思路 | 第27页 |
·联保模式下农村小额贷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| 第27-30页 |
·信用风险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| 第27-28页 |
·信用风险评价指标的初选 | 第28-30页 |
·数据的预处理 | 第30-31页 |
·评价指标的打分 | 第31-33页 |
·定量指标打分 | 第31-32页 |
·定性指标打分 | 第32-33页 |
·基于偏相关分析的指标筛选 | 第33-34页 |
·偏相关系数的计算 | 第33-34页 |
·偏相关系数指标筛选标准 | 第34页 |
·联保模式下的农村小额贷款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34-43页 |
·数据来源和样本的选取 | 第34-35页 |
·数据预处理 | 第35页 |
·评价指标打分 | 第35-37页 |
·指标的筛选 | 第37-43页 |
5. 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的应用 | 第43-59页 |
·层次分析法 | 第43-49页 |
·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| 第44-45页 |
·构造比较判断矩阵并赋值 | 第45-46页 |
·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| 第46-49页 |
·联保模式下的农村小额贷款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 | 第49-58页 |
·判断矩阵和层次单排序 | 第49-54页 |
·层次总排序 | 第54-56页 |
·信用风险等级评价表 | 第56-58页 |
·非联保模式的信用风险评价标准 | 第58-59页 |
6. 案例评析 | 第59-63页 |
7. 结论 | 第63-66页 |
·本文的主要结论 | 第63页 |
·关于农村小额贷款发展的一些建议 | 第63-64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64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0页 |
附录 | 第70-89页 |
致谢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