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9-22页 |
第一节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| 第9-10页 |
一、 论文的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二、 论文的选题意义 | 第10页 |
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0-19页 |
一、 城镇化研究综述 | 第10-13页 |
二、 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| 第13-15页 |
三、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互动协调发展研究 | 第15-19页 |
第三节 研究目标和内容 | 第19页 |
一、 研究目标 | 第19页 |
二、 研究内容 | 第19页 |
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9-21页 |
一、 研究思路 | 第19-20页 |
二、 研究方法 | 第20-21页 |
第五节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| 第21-22页 |
一、 论文的创新之处 | 第21页 |
二、 论文的不足之处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互动发展的理论分析 | 第22-29页 |
第一节 城镇化与三次产业的互动发展 | 第22-24页 |
一、 城镇化与第一产业的互动发展 | 第22页 |
二、 城镇化与第二产业的互动发展 | 第22-23页 |
三、 城镇化与第三产业的互动发展 | 第23-24页 |
第二节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互动地域类型研究 | 第24-25页 |
一、 高度发达的大城镇地域 | 第24页 |
二、 资源导向的工矿型地域 | 第24-25页 |
三、 发展滞后的传统农业地域 | 第25页 |
四、 问题突出的发展衰退地域 | 第25页 |
五、 潜力较大的边境口岸地域 | 第25页 |
六、 非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域 | 第25页 |
第三节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发展模式 | 第25-27页 |
一、 大城镇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发展模式 | 第26页 |
二、 工矿地域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发展模式 | 第26页 |
三、 传统农业地域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发展模式 | 第26页 |
四、 衰退地域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发展模式 | 第26页 |
五、 边境口岸地域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发展模式 | 第26页 |
六、 环境脆弱地域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发展模式 | 第26-27页 |
第四节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发展机制 | 第27-29页 |
一、 产业结构作用于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| 第27页 |
二、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演变的响应与反馈机制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南疆三地州产业结构与城镇化的发展现状 | 第29-38页 |
第一节 南疆三地州经济发展概况 | 第29-31页 |
第二节 南疆三地州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发展历程 | 第31-35页 |
一、 南疆三地州城镇化发展历程 | 第31-33页 |
二、 南疆三地州产业结构发展历程 | 第33-35页 |
第三节 南疆三地州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发展存在的问题 | 第35-38页 |
一、 城镇化水平偏低,地区发展不平衡 | 第36页 |
二、 城镇体系结构不合理,空间分布不均衡 | 第36页 |
三、 产业结构层次低,区域经济发展受阻 | 第36页 |
四、 产业发展受限,城镇发展内在动力不足 | 第36-37页 |
五、 城镇生态脆弱,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| 第37-38页 |
第四章 南疆三地州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互动协调发展的计量分析 | 第38-47页 |
第一节 南疆三地州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整分析 | 第38-43页 |
一、 数据的获取与分析方法 | 第38-40页 |
二、 统计结果分析 | 第40-43页 |
第二节 南疆三地州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评价 | 第43-47页 |
一、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 | 第43-44页 |
二、 南疆三地州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评价与分析 | 第44-47页 |
第五章 南疆三地州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思路及对策 | 第47-53页 |
第一节 南疆三地州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思路 | 第47页 |
第二节 南疆三地州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 | 第47-53页 |
一、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,巩固经济发展的物质平台 | 第47-48页 |
二、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,形成特色经济发展格局 | 第48-50页 |
三、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,加速城镇化进程 | 第50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8页 |
作者简历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