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1 综述 | 第8-12页 |
·我国氧化铝焙烧炉的发展概况 | 第8-9页 |
·鲁奇焙烧炉的简介 | 第9-10页 |
·工艺流程图 | 第9页 |
·主要构成部分 | 第9-10页 |
·鲁奇焙烧炉的主要优点 | 第10页 |
·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对同类焙烧炉研究的状况 | 第11页 |
·本课题研究的内容、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2 鲁奇焙烧炉设备及工艺流程 | 第12-18页 |
·主要设备规格、性能 | 第12-13页 |
·工艺流程 | 第13-17页 |
·氢氧化铝的烘干和预热 | 第13-14页 |
·氧化铝焙烧 | 第14-15页 |
·氧化铝冷却 | 第15-17页 |
·鲁奇焙烧炉的设计特点 | 第17页 |
·主要设计参数 | 第17页 |
·设计特点 | 第1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7-18页 |
3 鲁奇焙烧炉国产化及可靠性完善的概述 | 第18-26页 |
·鲁奇焙烧工艺特点的分析 | 第18-21页 |
·焙烧炉工艺流程的分析 | 第18-19页 |
·焙烧炉内物料运动特点的分析 | 第19-21页 |
·鲁奇焙烧炉国产化的概述 | 第21-23页 |
·鲁奇焙烧炉国产化的设计 | 第21-22页 |
·焙烧炉国产化的效果 | 第22-23页 |
·鲁奇焙烧炉AERZEN风机的可靠性改进 | 第23-24页 |
·Aerzen罗茨风机的特点 | 第23页 |
·Aerzen罗茨风机损坏的案例 | 第23-24页 |
·Aerzen风机的国产化 | 第2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4-26页 |
4 鲁奇焙烧炉不适应细AH及改进研究 | 第26-40页 |
·鲁奇焙烧炉对细AH不适应导致负荷率降低 | 第26页 |
·鲁奇焙烧炉排放不达标的分析及对策 | 第26-27页 |
·排放不达标问题的分析 | 第26-27页 |
·解决的对策 | 第27页 |
·焙烧炉不适应细AH的主要检查及试验 | 第27-34页 |
·电收尘的检查 | 第28-29页 |
·焙烧炉本体的检查 | 第29-30页 |
·降风量试验 | 第30-31页 |
·降低电收尘入口烟气温度的试验 | 第31-33页 |
·加窑灰试验 | 第33-34页 |
·鲁奇焙烧炉与国产化炉的对比研究 | 第34-38页 |
·入炉氢铝比较 | 第34-35页 |
·出炉氧化铝-45μ对比分析 | 第35页 |
·出炉氧化铝-15μ对比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电收尘出料粒度的对比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旋风收尘及机械收尘物料的对比分析 | 第37-38页 |
·对比分析的结论 | 第38页 |
·物料比电阻的测定 | 第38-3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5 鲁奇焙烧炉适应细AH的收尘改进及实施 | 第40-48页 |
·132及152旋风收尘器的改造 | 第40-43页 |
·132及152的改造方案的理论依据 | 第40页 |
·132及152的改造方案的确定 | 第40-42页 |
·132、152改造方案的实施 | 第42-43页 |
·132及152改造后的效果 | 第43-44页 |
·鲁奇焙烧炉收尘达标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4-46页 |
·旋风筒的影响 | 第44页 |
·原料AH粒度对收尘效率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·细粉外排对收尘效果的影响 | 第46页 |
·收尘适应性改造的效果测定 | 第46-48页 |
6 鲁奇焙烧炉收尘的优化及提产节能方案设计 | 第48-56页 |
·鲁奇焙烧炉收尘的优化 | 第48-49页 |
·方案一:电收尘器前加一级旋风收尘器 | 第48页 |
·方案二:电收尘由二级改为三级电场或将单级电场延长 | 第48页 |
·方案三:电收尘后增加布袋除尘器 | 第48-49页 |
·电收尘后增加布袋除尘器研究 | 第49-54页 |
·烟气量计算 | 第49-50页 |
·确定袋除尘器主要参数 | 第50-51页 |
·焙烧炉节能减排提产方案的确定 | 第51-53页 |
·提产节能减排方案指标确定及分析 | 第53页 |
·方案实施的技术风险分析 | 第53-54页 |
·方案实施的难点 | 第54页 |
·预期的经济效益分析 | 第54-56页 |
·实施前t-AO的加工成本 | 第55页 |
·实施后t-AO的加工成本 | 第55页 |
·经济效益分析 | 第55-56页 |
7 结论 | 第56-58页 |
致谢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2页 |
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