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2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2-26页 |
| ·高吸油树脂概述 | 第12-20页 |
| ·高吸油树脂的研究进展与性能 | 第12-14页 |
| ·高吸油树脂的吸放油理论 | 第14-17页 |
| ·高吸油树脂的合成 | 第17-19页 |
| ·高吸油树脂的应用 | 第19-20页 |
| ·中空微球研究进展 | 第20-24页 |
| ·中空聚合物微球制备方法研究 | 第20-23页 |
| ·中空聚合物微球的应用 | 第23-24页 |
| ·本课题研究的意义、目的及内容 | 第24-26页 |
| 第2章 实验部分 | 第26-31页 |
| ·实验原料与试剂 | 第26-29页 |
| ·原料及仪器 | 第26-27页 |
| ·高吸油树脂微球的制备 | 第27-29页 |
| ·试样性能测试及表征 | 第29-31页 |
| ·吸油倍率 | 第29页 |
| ·吸油速率 | 第29页 |
| ·红外光谱测试 | 第29-30页 |
| ·扫描电镜观察 | 第30页 |
| ·DSC 及TG 测试 | 第30页 |
| ·乳液微球粒径及Zeta 电位测试 | 第30页 |
| ·树脂微球粒径测试 | 第30页 |
| ·BET 测试 | 第30页 |
| ·接触角及表面能测试 | 第30页 |
| ·分子量及其分布测试 | 第30-31页 |
| 第3章 喷雾干燥法制备高吸油树脂中空微球及其性能表征 | 第31-43页 |
| ·前言 | 第31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31-42页 |
| ·高吸油树脂中空微球制备原理分析 | 第31-35页 |
| ·高吸油树脂微球性能表征 | 第35-42页 |
| ·小结 | 第42-43页 |
| 第4章 高吸油树脂微球形貌影响因素的研究 | 第43-51页 |
| ·前言 | 第43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43-50页 |
| ·预聚体分子量对微球形貌的影响 | 第43-46页 |
| ·单体配比对微球形貌的影响 | 第46页 |
| ·交联剂用量对微球形貌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| ·乳化剂用量对微球形貌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| ·致孔剂用量对微球形貌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| ·小结 | 第50-51页 |
| 第5章 高吸油树脂微球粒径及分布影响因素的研究 | 第51-57页 |
| ·前言 | 第51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51-55页 |
| ·预聚体分子量对微球粒径及分布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| ·单体配比对微球粒径及分布的影响 | 第52页 |
| ·交联剂用量对微球粒径及分布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| ·乳化剂用量对微球粒径及分布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| ·致孔剂用量对微球粒径及分布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| ·引发剂用量对微球粒径及分布的影响 | 第55页 |
| ·小结 | 第55-57页 |
| 第6章 高吸油树脂微球吸油率影响因素研究 | 第57-63页 |
| ·前言 | 第57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57-62页 |
| ·预聚体分子量对微球吸油率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| ·单体配比对微球吸油率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| ·交联剂用量对微球吸油率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| ·引发剂用量对微球吸油率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| ·乳化剂用量对微球吸油率的影响 | 第61页 |
| ·致孔剂用量对微球吸油率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| ·小结 | 第62-63页 |
| 第7章 悬浮聚合法制备高吸油树脂的对比研究 | 第63-70页 |
| ·前言 | 第63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63-69页 |
| ·红外光谱分析 | 第63-64页 |
| ·SEM 表征结果分析 | 第64-65页 |
| ·疏水及表面能测试分析 | 第65页 |
| ·热分析结果 | 第65-66页 |
| ·粒径及其分布分析 | 第66-67页 |
| ·BET 测试分析 | 第67-68页 |
| ·吸油性能测试 | 第68-69页 |
| ·小结 | 第69-70页 |
| 结论 | 第70-7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2-81页 |
| 致谢 | 第81-82页 |
|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