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8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2页 |
| ·选题价值与研究现状 | 第8-9页 |
| ·选题价值 | 第8页 |
| ·研究现状 | 第8-9页 |
| ·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| 第9-12页 |
| ·研究对象 | 第9-11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| 第二章 影像传播与国家形象相关概念 | 第12-18页 |
| ·国家形象传播的相关涵义 | 第12-13页 |
| ·影像在边缘文化视域下对国家形象传播的呈现模式——以电影作品为例 | 第13-18页 |
| ·如何定性边缘文化 | 第14-15页 |
| ·第五代与第六代:成熟的主流与异化的个体 | 第15-18页 |
| 第三章 异样的国家形象一对影视作品里中国国家形象的解读 | 第18-32页 |
| ·电影作品中的国家形象表征——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| 第18-19页 |
| ·符号化中异样中国形象传播的具体分析 | 第19-28页 |
| ·中国国家现状的形象还原 | 第19-22页 |
| ·第六代导演影像作品的国家形象塑造 | 第22-28页 |
| ·影像生产与国家形象传播的二元互动 | 第28-32页 |
| ·文艺价值与社会制度 | 第29-30页 |
| ·自我认同与他者认知 | 第30-32页 |
| 第四章 相关启示 | 第32-44页 |
| ·国家形象在边缘文化中的演变 | 第32-38页 |
| ·价值选择的转向:美丑的多样表达 | 第32-34页 |
| ·意识形态的改变:情绪的多面表现 | 第34-36页 |
| ·个人命运的纪录:生存的多重可能 | 第36-38页 |
| ·影像传播在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作用 | 第38-44页 |
| ·正面积极作用 | 第38-40页 |
| ·负面消极作用 | 第40-44页 |
| 第五章 结语 | 第44-45页 |
| 注释 | 第45-4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7-49页 |
| 致谢 | 第49-50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