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区多尺度DEM地形因子分析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| 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6页 |
| ·土壤侵蚀地形因子研究 | 第11-12页 |
| ·DEM尺度效应研究进展 | 第12-13页 |
| ·DEM最佳分辨率的确定 | 第13-16页 |
| ·存在问题 | 第16-17页 |
| ·主要研究工作 | 第17-19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| ·论文组织结构 | 第18-19页 |
| 第2章 主要土壤侵蚀模型及其地形参数介绍 | 第19-29页 |
| ·国外土壤侵蚀模型概述 | 第19-23页 |
| ·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| 第19-20页 |
| ·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| 第20页 |
| ·水蚀预报模型 | 第20-21页 |
| ·欧洲土壤侵蚀模型 | 第21页 |
| ·水土资源评价模型 | 第21页 |
| ·荷兰土壤侵蚀预报模型 | 第21-22页 |
| ·非点源农业污染模型 | 第22-23页 |
| ·国内土壤侵蚀模型概述 | 第23-24页 |
| ·主要地形指标的选取 | 第24-29页 |
| ·地形起伏度 | 第25页 |
| ·沟壑密度 | 第25-26页 |
| ·地面粗糙度 | 第26-27页 |
| ·高程变异系数 | 第27-29页 |
| 第3章 实验样区及数据基础 | 第29-33页 |
| ·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区典型流域的选取 | 第29-30页 |
| ·黄土丘陵沟壑区 | 第29-30页 |
| ·黄土高塬沟壑区 | 第30页 |
| ·数据基础 | 第30-31页 |
| ·软件环境 | 第31-33页 |
| 第4章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地形因子多尺度分析 | 第33-59页 |
| ·DEM数据的建立 | 第33-36页 |
| ·杜甫川流域地形因子多尺度分析 | 第36-48页 |
| ·地形起伏度 | 第36-40页 |
| ·沟壑密度 | 第40-43页 |
| ·地面粗糙度 | 第43-45页 |
| ·高程变异系数 | 第45-48页 |
| ·南小河沟流域地形因子的多尺度分析 | 第48-59页 |
| ·地形起伏度 | 第48-51页 |
| ·沟壑密度 | 第51-53页 |
| ·地面粗糙度 | 第53-55页 |
| ·高程变异系数 | 第55-59页 |
| 第5章 实验样区最佳DEM分辨率的确定 | 第59-63页 |
| ·地形起伏度确定DEM最佳分辨率 | 第59-61页 |
| ·地面粗糙度确定DEM最佳分辨率 | 第61-63页 |
| 第6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| 第63-65页 |
| ·主要研究结论 | 第63-64页 |
| ·问题与展望 | 第64-6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5-71页 |
| 致谢 | 第71-73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