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中地区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地资源损失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导言 | 第10-19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1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7页 |
·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4页 |
·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4-16页 |
·国内外研究综述评述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·研究思路与框架 | 第1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·可能的创新之处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19-29页 |
·农地非农化的理论分析 | 第19-22页 |
·农地非农化的内涵 | 第19页 |
·农地非农化的内在机制 | 第19-20页 |
·农地非农化实现方式及途径 | 第20-22页 |
·农地资源价值内涵及评估方法 | 第22-26页 |
·农地资源市场价值 | 第22-23页 |
·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 | 第23-25页 |
·农地资源价值评估方法 | 第25-26页 |
·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地资源损失分类 | 第26-28页 |
·农地非农化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关中地区农地非农化时空差异分析 | 第29-41页 |
·关中地区区域概况 | 第29-33页 |
·自然地理环境 | 第29页 |
·社会经济概况 | 第29-31页 |
·土地利用现状 | 第31-33页 |
·关中地区农地非农化的时间趋势 | 第33-35页 |
·农地非农化数量和结构分析 | 第33-34页 |
·农地非农化速率和强度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关中地区农地非农化空间差异分析 | 第35-41页 |
·各市(区)农地非农化状况 | 第35-36页 |
·农地非农化不平衡指数 | 第36-37页 |
·相对土地面积指标的农地非农化不平衡指数 | 第37-38页 |
·相对社会经济指标的农地非农化不平衡指数 | 第38-41页 |
第四章 关中地区农地资源损失测算 | 第41-49页 |
·农地资源损失测算模型 | 第41-43页 |
·农业和非农业部门土地边际收益测算模型 | 第41-42页 |
·农地非农化最优均衡量模型 | 第42-43页 |
·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地资源损失 | 第43页 |
·数据来源与说明 | 第43-44页 |
·模型求解 | 第44-48页 |
·关中地区农业部门土地边际收益 | 第44-45页 |
·关中地区非农业部门土地边际收益 | 第45页 |
·关中地区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 | 第45-46页 |
·关中地区农地资源代价性损失量和过度性损失量 | 第46-48页 |
·计算结果分析 | 第48-49页 |
第五章 结论和启示 | 第49-52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49-50页 |
·政策启示 | 第50-51页 |
·研究不足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