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43页 |
·非晶合金及其发展史 | 第13-14页 |
·非晶合金性能及其应用 | 第14-16页 |
·非晶合金力学性能 | 第14-15页 |
·非晶合金的其它性能 | 第15页 |
·非晶合金的应用 | 第15-16页 |
·非晶合金的变形机理 | 第16-21页 |
·块体非晶合金的变形和屈服 | 第16-20页 |
·块体非晶合金的均匀变形 | 第17-18页 |
·块体非晶合金的非均匀变形 | 第18-20页 |
·块体非晶合金的断裂 | 第20-21页 |
·提高非晶合金塑性的方法及存在问题 | 第21-27页 |
·塑性 BMG | 第22页 |
·非晶复合材料 | 第22-27页 |
·内生法 | 第23-25页 |
·外加复合法 | 第25-27页 |
·放电等离子烧结(SPS)技术 | 第27-31页 |
·SPS 烧结技术概述 | 第28页 |
·SPS 烧结原理 | 第28-31页 |
·选题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| 第31-33页 |
·选题的意义 | 第31-32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32-3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3-43页 |
第二章 实验方法和实验原理 | 第43-54页 |
·工艺路线 | 第43-44页 |
·材料制备 | 第44-47页 |
·基体合金制备 | 第44页 |
·非晶粉末的制备 | 第44-45页 |
·非晶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45-47页 |
·分析与表征 | 第47-49页 |
·X 射线衍射分析(X-ray Diffractometry, XRD) | 第47-48页 |
·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(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, SEM) | 第48页 |
·金相观察(Optical microscope, OM) | 第48页 |
·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(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, TEM) | 第48页 |
·差示扫描量热分析(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, DSC) | 第48-49页 |
·密度测量 | 第49页 |
·性能测试 | 第49-53页 |
·压缩力学性能 | 第49-50页 |
·显微硬度 | 第50页 |
·维氏硬度 | 第50页 |
·纳米压痕(Nano-indentation) | 第50-52页 |
·三点弯曲实验 | 第52-53页 |
·有限元模拟 | 第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4页 |
第三章 SPS 制备锆基和铜基块体非晶的研究 | 第54-79页 |
·引言 | 第54-55页 |
·SPS 制备 Cu_(46)Zr_(42)Al_7Y_5大块非晶 | 第55-67页 |
·雾化粉末的形貌、结构和热稳定性的表征 | 第55-57页 |
·Cu_(46)Zr_(42)Al_7Y_5非晶块体烧结工艺的研究 | 第57-67页 |
·烧结温度对试样结构和热稳定性的影响 | 第57-59页 |
·烧结温度对试样致密化程度的影响 | 第59-62页 |
·烧结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62-64页 |
·SPS 烧结温度对烧结试样组织性能影响机制 | 第64-67页 |
·SPS 制备 Zr_(55)Cu_(30)Al_(10)Ni_5大块非晶 | 第67-75页 |
·雾化粉末的形貌、结构和热稳定性的表征 | 第67-70页 |
·Zr_(55)Cu_(30)Al_(10)Ni_5非晶块体烧结工艺的研究 | 第70-75页 |
·烧结温度对试样致密化程度的影响 | 第70-72页 |
·烧结温度对试样结构的影响 | 第72-73页 |
·烧结温度对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73-7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5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79页 |
第四章 SPS 制备 TiNb/锆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及强韧化机理 | 第79-117页 |
·引言 | 第79-80页 |
·TiNb/Zr_(55)Cu_(30)Al_(10)Ni_5复合材料性能表征 | 第80-94页 |
·TiNb/Zr_(55)Cu_(30)Al_(10)Ni_5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观察 | 第80-82页 |
·TiNb/Zr_(55)Cu_(30)Al_(10)Ni_5复合材料的密度测定 | 第82-83页 |
·TiNb/Zr_(55)Cu_(30)Al_(10)Ni_5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表征 | 第83-85页 |
·TiNb/Zr_(55)Cu_(30)Al_(10)Ni_5复合材料界面分析 | 第85-87页 |
·TiNb/Zr_(55)Cu_(30)Al_(10)Ni_5复合材料断压缩力学性能研究 | 第87-89页 |
·TiNb/Zr_(55)Cu_(30)Al_(10)Ni_5复合材料断裂形貌观察 | 第89-91页 |
·TiNb/Zr_(55)Cu_(30)Al_(10)Ni_5复合材料循环压缩 | 第91-94页 |
·TiNb/Zr_(55)Cu_(30)Al_(10)Ni_5复合材料有限元模拟 | 第94-101页 |
·非晶合金的本构关系 | 第94-98页 |
·非晶合金的中连续介质理论模型 | 第98-100页 |
·模型验证 | 第100-101页 |
·TiNb 颗粒增韧 Zr_(55)Cu_(30)Al_(10)Ni_5非晶机理分析 | 第101-113页 |
·压缩过程中 TiNb 与 Zr_(55)Cu_(30)Al_(10)Ni_5非晶的变形及相互作用 | 第101-104页 |
·TiNb/Zr_(55)Cu_(30)Al_(10)Ni_5复合材料循环压缩变形机理 | 第104-107页 |
·TiNb 颗粒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107-111页 |
·TiNb 颗粒尺寸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111-11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13-11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4-117页 |
第五章 SPS 制备 ZrO_2/锆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及强韧化机理 | 第117-143页 |
·引言 | 第117-118页 |
·ZrO_2/Zr_(55)Cu_(30)Al_(10)Ni_5复合材料性能表征 | 第118-130页 |
·ZrO_2/Zr_(55)Cu_(30)Al_(10)Ni_5复合材料表面形貌观察 | 第118-120页 |
·ZrO_2/Zr_(55)Cu_(30)Al_(10)Ni_5复合材料致密化程度表征 | 第120-121页 |
·ZrO_2/Zr_(55)Cu_(30)Al_(10)Ni_5结构和热稳定性表征 | 第121-125页 |
·复合材料中 ZrO_2与非晶基体 Zr_(55)Cu_(30)Al_(10)Ni_5界面分析 | 第125-126页 |
·ZrO_2/Zr_(55)Cu_(30)Al_(10)Ni_5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| 第126-128页 |
·ZrO_2/Zr_(55)Cu_(30)Al_(10)Ni_5复合材料的断裂形貌分析 | 第128-130页 |
·讨论 | 第130-140页 |
·ZrO_2颗粒尺寸和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130-134页 |
·增强相力学性能对其增韧非晶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 | 第134-14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40-1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1-143页 |
第六章 SPS 制备 TiNb/铜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及性能研究 | 第143-157页 |
·引言 | 第143-144页 |
·TiNb/Cu_(46)Zr_(42)Al_7Y_5的形貌、结构和热稳定性 | 第144-146页 |
·TiNb/Cu_(46)Zr_(42)Al_7Y_5复合材料表面形貌 | 第144-145页 |
·TiNb/Cu_(46)Zr_(42)Al_7Y_5结构和热稳定性表征 | 第145-146页 |
·TiNb/Cu_(46)Zr_(42)Al_7Y_5复合材料 TEM 分析 | 第146-147页 |
·力学性能分析 | 第147-149页 |
·非晶基体性能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机理 | 第149-154页 |
·Cu_(46)Zr_(42)Al_7Y_5和 Zr_(55)Cu_(30)Al_(10)Ni_5的断裂韧性 | 第149-153页 |
·非晶基体断裂韧性对非晶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 | 第153-15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54-1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5-157页 |
第七章 主要结论、创新点及展望 | 第157-161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157-159页 |
·主要创新点 | 第159页 |
·展望 | 第159-161页 |
致谢 | 第161-162页 |
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162-1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