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引言 | 第8-11页 |
第一章 黄宗羲政治哲学的成因 | 第11-19页 |
一、 封建专制的解纽促进了学术思想的长足发展 | 第11-13页 |
(一) 封建专制形成之前学术思想的发展 | 第12页 |
(二) 封建专制解纽之际学术思想的发展 | 第12-13页 |
二、 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引发了价值观念的变革 | 第13-14页 |
(一) 重本抑末、重义轻利的传统价值观 | 第13页 |
(二) 工商皆本、义利兼顾的新价值观 | 第13-14页 |
三、 中西文化思潮的激荡促使了经世致用之学的兴起 | 第14-19页 |
(一) 对宋明理学流弊的纠正 | 第14-15页 |
(二) 西学东传的推动 | 第15-16页 |
(三) 儒家道德理想主义的重塑 | 第16-19页 |
第二章 黄宗羲政治哲学的立论基础 | 第19-28页 |
一、 对王门后学流弊的清算 | 第19-23页 |
二、 对仁义与事功相统一的强调 | 第23-25页 |
三、 对经世致用价值观的尊崇 | 第25-28页 |
第三章 黄宗羲政治哲学的理论建构 | 第28-39页 |
一、 “天下之大害者,君而已矣”——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| 第28-30页 |
二、 “天下为主,君为客”——高扬民本思想 | 第30-34页 |
三、 “三代之法,藏天下于天下者也”——提倡法治思想 | 第34-39页 |
第四章 黄宗羲政治哲学的实现途径 | 第39-49页 |
一、 君权的界定与限制 | 第39-42页 |
(一) 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| 第39-41页 |
(二) 对君臣共治的倡导 | 第41-42页 |
二、 民权的扩大与实现 | 第42-44页 |
三、 法制的倡导与建立 | 第44-49页 |
(一) 以“天下之法”取代“一家之法” | 第45-46页 |
(二) “有治法而后有治人” | 第46-49页 |
结语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