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膝古今配伍应用规律研究
| 提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引言 | 第8-9页 |
| 第一部分 牛膝概述 | 第9-11页 |
| 1 产地 | 第9页 |
| 2 异名 | 第9页 |
| 3 采收加工 | 第9页 |
| 4 功能与主治 | 第9页 |
| 5 炮制方法 | 第9-10页 |
| ·牛膝 | 第9页 |
| ·酒牛膝 | 第9-10页 |
| ·盐牛膝 | 第10页 |
| 6 包装贮藏 | 第10页 |
| 7 用法用量 | 第10页 |
| 8 使用注意 | 第10-11页 |
| 第二部分 历代配伍与应用 | 第11-38页 |
| 1 汉朝阐明其适应证,奠定应用基础 | 第11页 |
| 2 晋朝单用壮骨补虚截疟,配伍善治外科风毒 | 第11-12页 |
| 3 南北朝配伍应用多为辅药,功专引血引火下行 | 第12页 |
| 4 隋朝功专引火下行,用治肾着腰痛 | 第12页 |
| 5 唐朝引血下行亦可降气,善治不孕及经产病 | 第12-16页 |
| 6 宋朝范围涉及内外妇儿,尚可固齿止痛乌发 | 第16-24页 |
| 7 元朝临床妇科新方鲜见,补益肝肾乌发明目 | 第24-26页 |
| 8 明朝临床应用范围广泛,善治目翳喉痹齿痛 | 第26-29页 |
| 9 清朝善治噎膈反胃便秘,小儿疳眼尚可戒烟 | 第29-35页 |
| 10 近现代活血通经止痛散瘀,善治红斑以及痤疮 | 第35-38页 |
| 第三部分 牛膝现代药理与临床配伍应用 | 第38-45页 |
| 1 药理研究 | 第38-42页 |
| ·化学成分 | 第38-39页 |
| ·药理作用 | 第39-42页 |
| 2 临床研究 | 第42-45页 |
| ·单用 | 第42页 |
| ·复方 | 第42-45页 |
| 第四部分 配伍规律研究 | 第45-48页 |
| 1 讨论 | 第45-46页 |
| ·用于腰膝疼痛,下肢痿弱等证 | 第45页 |
| ·用于月经不调、产后瘀滞腹痛及胞衣不下等证 | 第45页 |
| ·用于吐血、头痛、牙痛 | 第45页 |
| ·用于小便淋沥涩痛,尿血,小便不利 | 第45-46页 |
| ·风毒、痈疮疔毒、瘰疬、风气结聚肿气等证 | 第46页 |
| ·用于治疗气逆、噎膈、反胃等证 | 第46页 |
| ·用于乌发、美容 | 第46页 |
| 2 结语 | 第46-48页 |
| ·牛膝单用的基本功效 | 第46页 |
| ·牛膝配伍后的功效 | 第46-47页 |
| ·采用方药纵横的形式研究牛膝的意义 | 第47-4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8-53页 |
| 致谢 | 第53-54页 |
| 详细摘要 | 第54-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