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

以建筑废砖为吸附剂去除水中污染物的可行性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1 绪论第10-26页
   ·营养盐类物质第10-15页
     ·水体富营养化第10-11页
     ·污水除氮方法第11-12页
     ·吸附剂的类型及特点第12-13页
     ·污水除磷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·除磷吸附剂的种类及特点第14-15页
   ·氟第15-20页
     ·氟的性质第15页
     ·氟的分布、来源及对人体的危害第15-17页
     ·饮用水中允许含氟量第17页
     ·国内外除氟研究现状及进展第17-20页
   ·亚甲基蓝第20-23页
     ·染料废水的来源及性质第20页
     ·亚甲基蓝的危害第20-21页
     ·亚甲基蓝废水的处理方法第21-23页
   ·建筑垃圾中的建筑废砖第23-25页
     ·建筑垃圾概况第23页
     ·建筑垃圾的特点及危害第23页
     ·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现状第23-24页
     ·建筑废砖的资源化利用现状第24-25页
   ·本课题来源、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5-26页
     ·课题来源第25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5-26页
2 试验方法的确定第26-32页
   ·试验材料及废水配制第26-29页
     ·试验仪器第26页
     ·试验试剂第26页
     ·试验材料及性质第26-28页
     ·试验模拟废水的配制方法第28-29页
   ·分析方法的选择第29-30页
     ·磷的分析方法第29页
     ·氨氮的分析方法第29页
     ·氟化物的分析方法第29-30页
     ·亚甲基蓝的分析方法第30页
   ·试验内容与方法第30-32页
     ·振荡吸附试验方法第30-31页
     ·吸附影响因素试验第31页
     ·吸附机理研究第31页
     ·脱附试验第31-32页
3 吸附机理及模型第32-37页
   ·吸附机理第32-34页
     ·吸附的类型第32-33页
     ·影响吸附的因素第33-34页
   ·吸附动力学第34-35页
     ·伪一级动力学模型(pseudo-first order kinetic model)第34页
     ·伪二级动力学模型(pseudo-second order kinetic model)第34-35页
   ·吸附平衡等温模型第35-37页
4 建筑废砖去除水中 PO_4~(3-)吸附行为研究第37-55页
   ·建筑废砖吸附 PO_4~(3-)的吸附动力学试验第37-39页
   ·20℃下吸附 PO_4~(3-)的影响因素试验第39-49页
     ·PO_4~(3-)的吸附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第39-40页
     ·振荡速度对吸附 PO_4~(3-)吸附效果的影响第40页
     ·温度对 PO_4~(3-)吸附效果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  ·废水初始 pH 值对吸附 PO_4~(3-)效果的影响第41-43页
     ·初始磷浓度对吸附 PO_4~(3-)的影响第43-44页
     ·共存阴离子的竞争吸附第44-49页
   ·建筑废砖吸附 PO_4~(3-)的动力学分析第49-51页
     ·伪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第49页
     ·伪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第49-51页
   ·建筑废砖吸附 PO_4~(3-)的吸附等温线拟合第51页
   ·饱和吸附 PO_4~(3-)建筑废砖的脱附行为研究第51-53页
   ·建筑废砖的表面结构变化第53-54页
     ·建筑废砖表面结构分析方法的确立第53页
     ·SEM 分析第53-5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4-55页
5 建筑废砖对水中氨氮的吸附行为及吸附机理研究第55-59页
   ·吸附振荡试验第55-56页
   ·20 ℃条件下溶液初始 pH 值对氨氮吸附效果的影响第56-57页
   ·20 ℃条件下不同初始浓度对氨氮吸附效果的影响第57-58页
   ·小结第58-59页
6 建筑废砖吸附水中氟的行为研究第59-61页
   ·振荡吸附试验第59页
   ·初始浓度对氟吸附效果的影响第59页
   ·小结第59-61页
7 建筑废砖去除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研究第61-69页
   ·建筑废砖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第61-62页
   ·20 ℃下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因素试验第62-65页
     ·不同振荡速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62页
     ·不同 pH 值对亚甲基蓝吸附效果的影响第62-63页
     ·不同温度对亚甲基蓝吸附效果的影响第63-64页
     ·不同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64-65页
   ·亚甲基蓝吸附动力学分析第65-66页
     ·伪一级动力学线性拟合第65页
     ·伪二级动力学线性拟合第65-66页
   ·吸附等温线拟合第66-67页
   ·SEM 分析第67-6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8-69页
8 结论及建议第69-71页
   ·结论第69-70页
   ·建议第70-71页
致谢第71-72页
参考文献第72-77页
附录 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第77页

论文共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活性沸石原位再生及其消减沉积物氮负荷的试验研究
下一篇:氨氮与TMP对氨单加氧酶活性位点的竞争抑制作用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