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10页 |
| 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| 引言 | 第12-15页 |
| 第一章 北宋前期的差役法 | 第15-20页 |
| 一、差役法的内容 | 第15-17页 |
| 二、差役的划分依据 | 第17-18页 |
| 三、户等的划分依据 | 第18-20页 |
| 第二章 役法变“差”为“募”的社会背景 | 第20-29页 |
| 一、差役法对劳动力的束缚 | 第20-24页 |
| 二、差役法对税收的妨碍 | 第24-25页 |
| 三、制定募役法的初衷 | 第25-27页 |
| 四、募役法产生前的役法改革 | 第27-29页 |
| 第三章 募役法的内容与实施过程 | 第29-36页 |
| 一、募役法的内容 | 第29页 |
| 二、募役法对差役法的变革 | 第29-31页 |
| 三、募役法的施行过程 | 第31-32页 |
| 四、募役法实施中的南北差异 | 第32-36页 |
| (一) “吴蜀之民以雇役为便,秦晋之民以差役为便” | 第32页 |
| (二) 南北方实施差异的原因 | 第32-36页 |
| 第四章 “元祐更化”与募役法的停废 | 第36-43页 |
| 一、“元祐更化” | 第36-37页 |
| 二、募役法的停废 | 第37-43页 |
| (一) 社会上层的阻挠 | 第38页 |
| (二) 对反对意见的忽视 | 第38-39页 |
| (三) 对地方差异的忽略 | 第39-40页 |
| (四) 有效监督的缺乏 | 第40-42页 |
| (五) 思想分歧的出现 | 第42-43页 |
| 第五章 募役法的效果与历史意义 | 第43-49页 |
| 一、募役法的效果 | 第43-46页 |
| (一) “去农疾苦,便趣农” | 第43-44页 |
| (二) 抑制土地兼并 | 第44-46页 |
| (三) 足国用 | 第46页 |
| 二、募役法的历史意义 | 第46-49页 |
| 结语 | 第49-5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| 致谢 | 第54-55页 |
|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55页 |